□ 徐建华
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质量强国”“建成文化强国”。质量文化是建设质量强国、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对促进质量提升、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一个解释当代质量实践活动的基本概念,“质量文化”的涵义是指“以近、现代以来的工业化进程为基础,以特定的民族文化为背景,群体或民族在质量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物质基础、技术知识、管理思想、行为模式、法律制度与道德规范等因素及其总和”。从一个企业或者组织来看,质量文化是企业(组织)文化的核心,而企业(组织)文化又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质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企业文化乃至社会文化的成熟程度;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看,质量文化是其质量发展的综合体现和质量竞争力核心要素。
邓小平同志说过:“质量问题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质量第一,增强文化自信。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回答媒体记者提问时曾经指出,“现在经济领域有不少大家诟病的问题,像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诚信缺失,这些也可以从文化方面去找原因、开药方。”
可见,质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整个民族精神素养的表现形式。质量之内涵,既通民之命脉,又系国之危重。质量文化的培育和建设是个艰难的、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研究和探索。
发达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仅诞生了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卓越绩效等质量管理方法、模式、理念,更拥有了各自的质量文化。传统的西方管理思想,常常将个人视为达成组织目标的工具,强调理性规则与效率,并以经济利益作为价值判断的唯一标准。康马斯在《美国精神》一书中曾提到:“美国人的思想中很容易形成一种数量观念,倾向于以数量来评价几乎所有的事物。当他问到一个人的价值时,他是指物质价值,而且除开这个通常的标准外,他不管什么别的标准。”这也使得美国的质量物质文化发达,质量文化具有鲜明的质量创新特色。日本文化历来重视精神的力量。日本企业非常重视质量文化精神层面,强调精神力量对于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性。几乎所有的日本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理念”,即“企业精神”,并且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用这种经营理念指导工作。这也使得日本的质量文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工匠精神、精益生产以及团队合作、集体利益和上下级关系。
中国历史悠久,质量文化源远流长。《礼记·月令》篇记载,秦国规定:“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意思是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如有质量问题,必究其责任,并予以严惩。明朝时,修筑城墙所用的每块砖上都有制砖人的姓名和信息。这既是工匠精神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也是质量荣辱文化的一种展示。
在质量强国、文化强国目标的指引下,我国的质量文化建设在历史传承中创新发展。一方面,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不断加大质量文化建设,大力弘扬质量文化,助力质量强国、文化强国建设,比如,全国大部分城市都提炼和发布了“城市质量精神”,以此引领城市质量发展,成为各地质量文化之魂;很多省市还创新推出了质量主题公园,使其成为全面质量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更加重视质量,把质量文化建设作为强化人民质量意识、推动地方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许多企业也将质量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和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企业质量文化,如海尔的质量管理文化、华为的质量创新文化、格力的质量品质文化、航天的质量归零文化等等。
作为质量工作的职能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更是成为质量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一方面,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质量文化,利用“质量月”、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品牌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全媒体、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宣传和弘扬质量文化,推动质量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还积极打造质量文化品牌,在全社会营造弘扬质量文化的良好氛围,厚植质量文化成长发展的土壤。如市场监管总局的全国少年儿童“质量安全”绘画活动,质量从娃娃抓起,在祖国的花朵中播下质量文化的种子,影响广泛,备受好评;中国质量报刊社的“质量之光”活动、安徽省的质量文化进高校暨安徽省大学生质量文化与品牌创意设计大赛、上海市的长三角中小学生质量教育成长体验营实践活动、武汉市打造的政务宣传品牌“康康姐”以及河南郑州举办质量文化公园展示等等。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为更好总结质量文化建设的经验,探索质量文化发展的规律,在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支持下,中国质量报专门开设“大力弘扬质量文化”专栏,宣传报道各地质量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做法与探索,各地开展群众性质量文化活动与质量文化宣传活动的做法与故事,共创中国质量,共同凝聚人类智慧结晶,助力建设质量强国、建成文化强国。
只有质量文化的良好发展,才能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健康运转,更能促进全社会高质量发展。希望大家从各地质量文化建设的创新探索中,深刻地理解经济社会中的古今问题、中外问题,质量与文化问题,传承创新传统质量文化,借鉴和发展国外先进质量文化,谱写新时代质量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中国质量报》【大力弘扬质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