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挂面香
安徽枞阳县着力提升杨湾挂面小作坊集中示范区质效
□ 章 洋
这几天,天天有冬日暖阳,安徽省枞阳县义津镇小作坊经营者周宗霞与丈夫每天凌晨就早早起床,制作杨湾手工挂面,调粉、熟化、搓条、晾晒,忙得不亦乐乎。
“现在每天能净赚600多元,这一季挂面赚几万元不成问题。”周宗霞边忙边笑眯眯地说。自从她家加入合作社,被认定为诚信示范小作坊后,加工的挂面根本不够卖,她恨不得能多长出几只手来帮忙。
杨湾挂面已有400余年生产历史,手艺传承人主要集中在义津镇菁华村,挂面加工的7道工序一直延续传统,全手工制作。“我们制作的杨湾挂面原料只有精制小麦粉、食用盐和纯净自来水,不添加其他任何食品添加剂。”周宗霞说。
以前,菁华村有50多家生产杨湾挂面的小作坊。由于生产分散、标准不一、销售渠道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产品销量多年不温不火。“靠天吃饭”而不能“天天吃饭”的窘境,让一些手艺人和年轻人弃面外出就业,杨湾挂面传统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如何把杨湾挂面历史传承好?“必须走‘抱团’发展之路,不断提升杨湾挂面质量,让老百姓有钱赚。”菁华村委会主任杨春元在关键时刻站了出来,成立了枞阳县菁春面业加工专业合作社,吸纳52名成员入社,并注册了“菁春”杨湾挂面商标。
合作社成立后,围绕产品质效提升打出一套“组合拳”。一方面,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统一向合作社成员供应原材料、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品牌和包装销售,让合作社成员生产无忧、销售不愁;另一方面,在枞阳县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逐个指导成员落实食品安全制度,保障食品安全。同时,对合作社成员生产的杨湾挂面每年送检两次,多年来送检产品均合格。
从今年开始,在枞阳县市场监管部门大力推动和支持下,菁华村着力打造杨湾挂面小作坊集中示范区工程,对小作坊实施改造升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随后,有5家小作坊共投资数十万元改造了地面,粉刷了墙壁,做到人货通道分离,并完善了食品安全制度。此后,枞阳县市场监管局进行了验收,认定这些小作坊为诚信示范小作坊,并为其授牌,同时县财政将给予每户1万元奖励。“我们评选诚信示范小作坊,就是要树立鲜明的‘风向标’,谁规范生产就支持谁、奖励谁,以达到先进带后进、促后进的作用。”枞阳县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窦小兵表示。
“我家小作坊改造升级后,产品销量比以前增加20%以上。”周宗霞拿到诚信示范小作坊牌匾后喜滋滋地说。
据杨春元介绍,杨湾挂面小作坊集中示范区创建后,成员单位纷纷响应,提升产品质量,产品价格由每公斤8元左右上涨到今年的9元~12元不等;产品供不应求,不少商家上门提货订货,仅南京世纪缘酒店就一次性订购杨湾挂面1万公斤。预计今年杨湾挂面产值可达35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以杨湾挂面的金字招牌推动乡村振兴,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杨春元站在杨湾挂面小作坊集中示范区牌匾前,信心满满地谋划着未来的发展——尽快把杨湾挂面非遗产品申报下来,申请杨湾挂面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建成杨湾挂面统一加工车间,让所有合作社成员入驻集中生产;把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和制面手艺人动员回来,把老祖宗留下来的精粹传承好、发扬好。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