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在百度输入“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搜索结果超过2600万条,相关资讯近200篇,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的热度可见一斑。今年,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权威媒体,以及中国政府网、人民网、新华网等重要网站,都曾专门宣传报道过我国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的相关情况,充分肯定了其做法与成绩。
在市场监管总局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各地积极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行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遍地开花。各地还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创新发展,不仅涌现出了一大批典型模式,很多地方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更是成为了当地的知名公共服务品牌,如湖北武汉的“岱家山”、江苏南京的“质量小站”、江苏泰州的“泰易检”、辽宁铁岭的“铁橡云台”等。
纵观各地建设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一方面,名称不尽相同,有质量合作社、质量小站,还有的是各种“检”,如泰易检、包检道等;另一方面,提供服务的内容也不完全一样,大多都是在传统的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基础设施基础上,再融入知识产权、质量管理、质量品牌等多个市场监管职能与质量元素,形成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平台。各地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良好局面。
尽管名称各有不同、服务内容略有差别,但有一点各地却是相当一致,那就是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一定要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中小企业质量提升,综合运用质量元素、质量方法与质量技术等手段,提升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质量水平,服务当地产业,尤其是支柱产业的质量发展,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因此,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中,大多数地方都会将平台建在离产业、企业最近的地方,比如产业园区、产业聚集区或者高新技术开发区等。
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近些、再近些。首先,需要平台本身离产业、行业、企业近些、再近些,将平台建在产业园区等企业集中的地方,就能“零距离”接触产业和企业。其次,需要平台提供的服务离产业、行业、企业近些、再近些,只有与服务对象“零距离”,才能更好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地提供“一站式”服务,不仅能提升服务质量,更能与企业、产业同发展、共壮大,更好地发挥“一站式”服务的作用。
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开启新征程,构建新格局。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期待各地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多些、再多些;建设平台近些、再近些;质量服务好些、更好些。
《中国质量报》【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