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 倩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分批连续曝光涉企乱收费行为,涉及水电气暖和交通等领域。这些案例涉及对政策不予落实、落实政策“变通走样”、重复收费、自立收费项目、只收费不服务、继续收取取消项目费用等多种方式增加企业负担的违法违规行为,以案释法、以案普法,将进一步提醒相关机构和企业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加强价格自律,共同降低相关企业成本,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减税降费是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的有效举措,有利于推动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广大市场主体,尤其是现金流不充裕、抵御风险能力弱的中小企业而言,减税降费让其更有底气渡过难关,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群体。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是支撑就业的“顶梁柱”、创造财富的源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不言而喻。
为了护航市场主体奋力前行,近年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降费举措。尤其是2020年,我国推出支持疫情防控和助力复工复产税费优惠政策。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提出进一步推进减税降费。各地相关单位和企业落实政策要求,不少地方实施了清单管理,并对收费项目内涵予以明确。然而,好的政策需要落地才能见到效果。涉企乱收费的种种行为,让各种利好政策不能有效传导、沦为空谈,不仅蚕食了企业的经营利润,严重侵害了企业的切身利益,还严重破坏了当地营商环境。
基于以上考虑,市场监管部门对收费单位进行检查,惩处涉企乱收费行为并进行曝光,有利于让政策红利得到传导,为企业增添更多活力。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涉企乱收费整治的必要性并不限于此。在很多情况下,作为“消费者”一方的企业在“维权”时,往往是乏力的。
从曝光的案例来看,无论是水电暖企业还是交通领域的铁路、机场、物流企业,多具有一定的公用事业属性,往往具有一定优势地位,落实政策“变通走样”多发,一些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强买强卖、在用户包装过程中强制安装设施、提供服务,借机收取高额不合理费用,用户往往敢怒而不敢言,只能选择“花钱买平安”。一些企业超过定价标准收取费用,用户为满足基本生产生活需求,别无选择,只能“忍气吞声”。这些“乱收费”抬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对利润形成挤压,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也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壮大。
由监管部门出手对涉企乱收费进行整顿,充分体现了政府部门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的决心。从曝光的案例来看,乱收费的当事人不仅要退还费用,有的还被处罚款,甚至被依法立案调查。这些惩罚性措施将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同时,考虑到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需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希望政府进一步延续惠企纾困的地方举措,加强要素保障和价格监管,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