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监管+综合执法+基层治理
上海探索保健食品行业治理模式
本报讯 (记者 霍一夫)上海市为期两年的实施保健食品行业清理整治行动告一段落。日前,2021年上海市公众保健食品满意度调查显示比去年同期提高3.8分,得分85.1分。
围绕保健食品领域违法生产经营、欺诈和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突出问题开展整治,上海全市各部门、各区、各街镇联合发力,压实“四方责任”,推进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市民及社会监督责任,全面持续推进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两年来,上海市场监管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90759人次,检查申城保健食品生产主体329家次,检查保健食品经营主体58445家次,累计查处保健食品违法案件740件。该市公安部门累计侦破39起非法添加并违法宣称保健功能相关案件,对225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结合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经验,为了使生产经营更加规范,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还先后出台了10余项保健食品相关监管制度,发布了《保健食品经营管理规范》(DB31T1259-2020)等地方标准,对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加强全生命周期监管。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还探索形成了保健食品生产领域“企业自查+监督检查+第三方体系检查”、保健食品经营领域“专业监管+综合执法+基层治理”的上海治理模式。
记者注意到,此次整治行动还将群众反映突出的侵害群众利益的保健食品非法“会销”列为食品安全网格化事件。依托基层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社会综合治理体系、社区服务体系、群众自治体系,通过“三清单”“三告知”等方式,以及网格化管理、联动联勤机制,建立基层对保健食品非法“会销”等违法行为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的机制。同时将保健食品非法“会销”纳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推进监管信息共享、综合治理与联合惩戒。
此外,根据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关于推进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的要求,上海市所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开展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经营保健食品的批发经营企业、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和药房、中型以上食品店等,也都要完成在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的注册及信息录入。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还要在生产的产品最小包装上,赋上食品安全信息“二维码”,相关经营单位的货架价签栏也要有“二维码”,这样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食品“二维码”,即可查询到产品信息。
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通过“进社区、进乡村、进网络、进校园、进商超”科普宣传活动,依托227家食品药品科普站等点位宣传,以及线上线下多样化的宣传渠道,不仅广泛宣传了保健食品安全常识,还进一步加大了保健食品科普宣传力度,提高了老年人识骗、防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