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张 律 记者 曹吉根)“与消费权维权意识日渐加强的现状不相平衡的是,少数经营者法律意识仍比较淡薄。同时,部分消费者证据保护意识薄弱、举证能力较差,也容易出现无效维权的尴尬结果。”针对网购消费者维权中存在的困难,浙江省杭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日组织召开电商法消费维权实践研讨会,杭州市消保委工作人员、媒体热线记者、维权律师、法学专家及消费者代表,围绕目前网络消费权益保护现状、维权难点展开讨论,并就降低维权门槛和法律修改及适用问题分享了观点。
在本次线上会议上,多位专家提出维权成本太高是目前网络消费的痛点之一。例如众多网购平台、App通常在消费者购物时强制要求消费者勾选的服务协议中约定“若发生争议,管辖法院在企业所在地”,使得消费者若希望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纠纷,往往不得不前往外地法院进行诉讼,产生的交通、时间成本让消费者不敢轻易运用法律武器。也有媒体专家举例,有消费者对海淘平台上100多元钱买到的口红质量不满,根据服务协议需要在香港进行仲裁,除了约1万元的仲裁基本费用外,还需承担3位仲裁员共约1.5万元的费用,维权成本与商品价格极不相称。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会法律专家从立法层面表示,建议对消费维权退款条款予以细化和明确,具体规定相应的行权标准,避免“产品完好”“无理由退货”等概念的适用分歧。同时,降低网络消费维权门槛,打造便利维权通道,解决管辖法院远、举证难、诉讼成本高的问题。此外,对消费者恶意维权行为进行限制打击,防止职业差评党等对经营者的权益造成侵害。
经过讨论,会议总结出下一步共同努力的方向,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广泛普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提高消费者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生产者、经营者守法、诚信、自律意识。要围绕老百姓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控制物价过快增长、保障消费安全为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要形成消费维权联动机制,健全完善消费者维权长效机制和统一稳定的组织机构,并加强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延伸消费者维权网络,形成维权合力。
杭州市消保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还将围绕网络消费维权加大工作创新力度,例如倡导电商平台建立民间陪审消费争议评判制度,由平台联合消费者保护组织、志愿者、消费者代表、相关专家组建复杂争议评议专家库,对平台自身无法沟通的争议进行评判;积极探索建立网络消费维权法律援助制度,联合司法部门针对特殊群体和特殊类型消费争议案件实施法律援助。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