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据媒体报道,一位消费者从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部iPhone11Pro Max手机,商家宣称该机为原装库存机。但这位消费者找专业人士验机发现,这台手机并非原装新机,而是翻新机——通过序列号查询整机报告显示,该手机的验机报告经过人为修改:内存由64GB改为512GB;激活时间为2020年6月,已经使用一年半,但电池有效率却有96%,表明电池数据被刷新了。而且,该机为美版,购买地也在美国,却被改为国行(中国);美版的实体单卡,也被改为实体双卡。
和这位消费者一样被“穿新衣”的二手机蒙骗的人并不少。《中国检察官》杂志日前公布了一起制售翻新手机案例:从2020年7月起,袁某通过网上购买和街边收购方式获得大量二手手机,其后进行“翻新操作”,即刷机、清洗、换屏、换后盖、打印并粘贴入网许可证和标签型号纸,装入从非正规渠道购买的包装盒(含数据线、充电器、耳机等配件)中,最后塑封完成“翻新机”制作。袁某并未在手机的任何位置标注“翻新”或“二手”字样,而是当作新机售卖。截至案发,袁某共卖出1700台翻新机,涉案金额30余万元。前不久,法院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对其作出判决。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废旧电子产品需由有资质的正规回收单位回收,对依然具有利用价值的元器件进行资源化处理,而其他无再利用价值的部分则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填埋、焚烧等)。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形成成熟完善的电子垃圾回收体系,回收再利用还存在产业化的空白,而且相关法律法规亦不够健全,这就让非正规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拆解、翻新找到了机会,滋长繁衍,暗中成市。包括手机在内的废旧电子产品先是被走街串巷的电子产品回收小贩收走,再转手卖给废品回收站,废品回收站又将它们运到可以对其进行集中处理的大型回收场。汕头贵屿镇、清远龙塘镇、佛山大沥镇等地,都是华南地区比较知名的电子垃圾集散地。
在一些废旧电子产品回收集散地,废旧电子产品处理多由非正规的小作坊完成,而所谓“处理”,其实就是简单拆解,之后把拆下的零件卖给一些厂家进行翻新,再回流进市场。据悉,在深圳市华强北一带,许多商家经营翻新、拆机件业务。这些商家除了经营实体店,还把业务拓展到网上。有网店打出广告称,“专门经营拆机翻新业务,打磨刻字,翻旧如新,不露痕迹”。
废物可以利用,翻新也需技术,然而,利用得讲规矩,技术需行正途,翻新不能翻出毛病。有专家指出,二手产品翻新不一定是坏事,如果控制得好,算是为绿色再制造产业作贡献。可要是控制不好,就有问题了:一般来讲,电子元器件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不超过其寿命期限,原则上可以再利用,但到了或过了这个期限,电子元器件性能就会下降,若继续使用,不仅达不到性能要求,还可能引发安全问题。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电子产品行业规范一般要求电子产品不能使用旧电子元件。若要使用翻新的旧电子元件,则不仅要对这些零件进行性能检测,只有符合与新件相同的性能指标要求才被允许进入生产线,而且企业必须明确注明哪些部件采用的是翻新件,并在价格上给予优惠。而就我国目前状况看,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和再利用还只是一个自发市场,进入门槛、环保标准都较低,存在诸多问题。
加强对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和翻新市场监管势在必行。应按照“谁生产、谁受益、谁负责”的国际惯例,建立完善统一的回收、拆解、再利用的市场体系,培育正规的、有实力的回收企业。同时,尽快出台针对废旧电子产品拆解处理的法规及财政补贴细则,加强市场监管和扶持,让这一产业步入有序规范发展的轨道。
《中国质量报》【观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