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在“网络生态治理”行业研讨会上表示
打击乱象需各方协同发力
本报讯 (记者 张文礼)1月5日,由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主办的“网络生态治理”行业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与会人士围绕进一步落实中央网信办“清朗”专项行动要求,打击流量造假、违规营销、网络水军乱象,推动互联网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给网民提供绿色、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展开互动研讨。
近年来,随着“分享经济”的兴起,从“达人分享”到虚假宣传,“虚假种草”、违规营销等网络黑灰产持续引发社会关注,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记者了解到,1月5日,国家网信办就修订后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明确提出要坚决打击网络黑灰产,防范下载量、评价指标等数据造假行为,不得以虚构下载量、编造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不得通过虚假宣传、捆绑下载等行为,或者利用违法和不良信息诱导用户下载,不得通过机器或人工方式刷榜、刷量、控评,营造虚假流量。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种草”是社交化的经济产物,但在“流量至上”的不合理导向下,网络水军控评、刷榜等违规营销行为既破坏了互联网平台生态,也侵害了消费者和用户的知情权。
与此同时,一些平台外部的中介机构等通过产品/服务置换或现金的方式寻找大量“素人”,体系化地在各类互联网平台上违规组织开展品牌的营销宣传,成为治理违规营销的一大难题。朱巍认为,打击“虚假种草”等违规营销行为,不仅要加强平台自身的规范,还需要加大对有关MCN机构的治理力度,加大对违法违规机构和账号的联合信用惩戒。
据小红书总编辑沈炼在研讨会上透露,为响应“清朗·打击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专项行动,小红书于近期启动了新一轮“虚假营销”治理专项,在首批封禁29个涉嫌违规营销的品牌后,平台于近日在第二批治理中再次封禁39个涉嫌违规营销的消费品牌、医美机构和医美用品品牌。相较首批封禁品牌,第二批治理范围扩展至线下商业实体,从消费品品牌扩大到线下医美机构和医美用品品牌。
相较于此前的用户账号层面治理,小红书此次违规营销整治以品牌为突破口,即让规模化开展违规营销的品牌,从源头上彻底失去在平台上曝光的机会。“‘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很多时候品牌是违规营销的源头。”沈炼表示,小红书“虚假营销”治理专项行动,其中最核心的动作就是明确封禁了一批涉嫌违规营销的品牌,但“违规营销治理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很多难点问题并非单一平台可以解决。对第三方接单中介平台的治理举措,仍需要一个长期探索完善的过程。”沈炼说,小红书平台的后续治理范围也将覆盖更多不同类型的线下商户。
“打击治理网络黑灰产,需要精准认识和定位其生态链、产业链、利益链,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打击治理的有效性。”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院副院长薛军说,如果不能做到上下游协同发力,就很难有效根治网络黑灰产。同时,薛军认为,治理违规营销等问题还需要行业联动,推动各个平台共同打击、治理黑灰产的代运营平台。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