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红生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诗中的“新桃”“旧符”即为“桃符”,现已演化为春联,这标志性民俗一直传承至今。那一抹抹代表着欢乐喜庆、吉祥如意的中国红,如同一束束火焰,让乡村的面颊鲜亮起来,让清凛凛的寒天泛出暖意。于是,有了悠悠乡情,有了浓浓年味。
我属于怀旧之人,总觉得春联承载了太多传统文化,应当手书。那些从机器中“走出来”的春联,虽然黑字金字、楷书行书,形式多种多样,且色彩艳丽,印刷精美,但是没了沁人心脾的墨香,少了边写边念的兴致,淡了纯真朴素的味道,缺了温馨如初的感觉。手书春联,其实是将心底里最美好的愿望得以呈现。因此,我决定今年自己写春联。
“金牛辞岁寒风尽,玉虎迎春喜气来”墨香弥漫,笔下生风,我一气呵成写出了第一副春联。我自我欣赏,不由得沾沾自喜,字确实比以前老辣多了,由此勾起了往事。
这事还得从上小学时说起。记忆中,老家的小村几十户人家,只有一位老师会写春联。临近除夕前几天,乡亲们拿着红纸到他家排队。我到了老师家,屋内铺满写好的春联,字迹未干,散发淡淡墨香。轮到我时,告知有几扇对开门、几扇单幅门,便和老师一道裁纸。根据字的多少,老师比划着折一下纸格,随即悬腕提笔,如行云流水般,一句句祝福的话语跃然纸上。每写好一副春联,我就小心地捧起放在一边摊开,待墨迹干后卷回去。
老师的字潇潇洒洒、自由奔放、力透纸背。当时我就暗下决心,要好好读书,长大后也要写一手好字,尤其是毛笔字。
命运如此凑巧,我真的考取了师范,成为一名准老师。学校每天安排20分钟练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都要考试过关,所以轮着练。毛笔字练习的范本是柳公权《玄秘塔碑》,时间长了,渐渐有了那种“瘦劲”。
自打我师范毕业进城工作后,就告别了毛笔。近几年,重新拿起毛笔练字,一改过去练的楷书,开始临摹王羲之行书,并跟着本地一位中书协会员学书法,有了些长进,觉得可以自己写春联了。
为了响应“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春节期间少聚集、少走亲访友。我写了5个不同字体的“福”,准备在大年初一发到朋友圈,通过微信拜年,祝愿亲朋好友“五福临门,平安健康”!其中有一个“福”字很独特,在写的过程中,我突发奇想,何不把虎的模样融到字中?于是,我精心构思,几易其稿,最终将“福”字部首写成虎状,意为“虎年有福,福满虎年”。
邻居知道我会写春联,他们向社区领导反映,请我为居民义务写春联,我欣然答应。一位居民乔迁新居,我送上“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家中有人做生意,我送上“春安夏泰人长寿,秋福冬祥家进财”。有位新婚不久即喜添贵子的同事,自己想到了一副春联:“春到风光美,家兴喜事多”。同事说想再生一孩,我说这副春联正适合你,众人哈哈大笑。有人要贴在乡下老家大门上,说农村人还是喜欢正正规规的字,我一笔一画,用楷书写了一副春联:“家过小康欢乐日,春回大地艳阳天”。还有几位是外地人,响应疫情防控号召,就地过年,想把春联寄回去,向父母等家人表达新春美好祝愿。我深受感动,立刻写了“春风送暖家业兴,虎年吉祥人安康”“和顺一门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居民们手捧鲜艳的红色,念着充满新年祈望和美好祝福的字句,个个喜笑颜开。我仿佛看到他们的日子如红艳艳春联,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喜庆,越来越祥和。
我转念一想,今天的幸福生活源于国家繁荣昌盛、欣欣向荣,并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以后的日子会更加美好。今年将迎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要写一副春联,赞美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党。我提起斗笔,饱蘸浓墨,深情地写下了我们共同的心声:峥嵘岁月辉煌创,盛世年华伟业兴。横批:国泰民安!
《中国质量报》【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