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浙江宁海县全国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项目试点通过验收

2022-01-24 12:49:55 中国质量报

村级小微权力“36条”推动乡村治理

浙江宁海县全国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项目试点通过验收

本报讯 (吴一波 王天柱 记者 曹吉根)记者近日从浙江省宁波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市首个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宁海县全国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项目试点”以高分通过终期评估验收,考核结果为优秀。历经4年的试点完善,宁波市走出了一条用标准化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并且打造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宁波样本”。

“标准实施,让农村干部用权变得更加规范,与群众间的矛盾少了、信任多了,基层社会治理韧性更足了。”宁波市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试点创建,宁海县“36条”标准实施率已达到90%以上,初步形成了县级督查、乡镇自查、村级监督“三级联动”机制。村级权力运行规范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村级事务办理效率得到大幅提高。统计数据显示,该县乡村基层民主治理满意度达95%,群众对规范约束村干部财务行为、消除“微腐败”效果的满意率达100%。

2018年10月,国家标准委批准宁波市宁海县将村级小微权力“36条”列为全国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项目试点。随即,宁海县成立了全国首个乡村治理标准化研究所和全国首个省级乡村治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项目试点有序推进提供技术保障。

试点期间,宁海县紧扣试点建设目标,根据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特点以及基层社会治理需求,重新梳理村级权力事项,构建起涵盖村级重大决策、村级采购、村民宅基地审批等11个方面、36个事项的村级权力运行标准体系,并逐项明确标准的责任主体、事项流程、流程要求、监督依据、保障措施等内容,最终形成宁海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地方标准体系,切实将村级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此外,宁海县还及时提炼总结“36条”中普适性较强的内容,制定为《村务管理 村务流程化管理实施规范》等3项村务管理领域国家标准。

乡村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引导各地将标准化原理、标准化方法引入乡村治理,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途径,从宁海“36条”到象山“村民说事”,先后为标准化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多个“宁波样本”。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河北省保定市市场监管局举行全市食品 ...

  •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政府服务中心为睿 ...

  •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龙华街道龙兴社区 ...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板桥镇迎来晚熟“ ...

  • 上新了·贵博!72件套藏品文物带你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