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文礼
“计生用品”藏在上初中的14岁儿子的储物柜中,更揪心的是孩子居然很快就“用”掉了。近日,深圳一位家长不经意的发现,让自己惊出一身冷汗。无奈之下的询问,揭开了答案——原来孩子藏起来的“计生用品”,竟然是商家售卖的“恶搞糖果”。
近年来,“网红”食品、“恶搞”礼物雨后春笋般出现,笔者在几家主流的互联网平台搜索发现,不少店铺打着“恶搞糖果”“恶搞礼物”等旗号,将零食包装成计生用品等样式,“定情丹”“脑残片”“情趣棒棒糖”“便便糖”等随处可见,且销量颇为可观。
对于成年人来说,很多人会对这样的营销行为一笑置之,但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不法商家用这样“创意”“恶搞”的形式,进行打擦边球的低俗、色情等无底线食品营销,必然会影响未成年人的社会认知和身心健康,长此以往,后果不可谓不严重。更为关键的是,调查显示,这些食品大多没有生产厂家、保质期、生产地址等信息,属于典型的“三无”食品,并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但由于打着“网红”“恶搞”幌子,其本身的质量安全风险反而更容易被大家忽视,成为食品安全防线上的巨大隐患和明显漏洞。
打击整治面向未成年人的无底线营销行为,保障“网红”“创意”食品的质量安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已刻不容缓。1月24日,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食品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对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全面治理校园及周边、网络平台等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色情低俗食品现象作出部署。
打击整治无底线营销行为,要坚持线上线下一体推进协同治理。当前,电商平台已经成为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色情低俗食品现象的主要阵地。不可否认,电商平台上的此类产品并不是专为未成年人提供,但未成年人必然是其重点客户群体之一。对电商平台来说,督促其落实入网经营者资质核验登记义务,以无底线营销用语及行为为监测审查重点,及时清理相关宣传用语和违法广告,很有必要且非常重要。对线下食品经营者来说,要重点督促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者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禁采购、贮存和销售包装或标签标识具有色情、暴力、不良诱导形式或内容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食品,及时下架处理违法违规产品,创造良好的消费氛围。
打击整治无底线营销行为,要坚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此次三部门通知明确提出,对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的违法违规行为要综合运用登记注册、日常监管、执法稽查、信用监管等手段实施联合惩戒,严厉打击食品安全、不正当竞争、广告、商标、电子商务等领域的违法行为。要通过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施策,对于屡禁不止、屡教不改的商家和平台经营者,实行“一次失信、处处受限”的规制。同时,还要加强教育引导,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饮食和消费观念,提高未成年人自觉识别、抵制无底线营销食品行为的能力,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从源头上对无底线营销行为说“不”。
整治无底线营销行为的同时,更要关注背后的食品安全问题。“三无”食品大行其道,会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近日,最高法和最高检明确,将案件中“在中小学校园、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及周边面向未成年人、老年人销售的”情形作为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加重处罚情节,再次强化了保护未成年人食品安全的法律“高压线”。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在督促线下食品经营者、电商平台及平台内商家杜绝无底线营销行为的同时,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对平台“网红”“恶搞”“创意”类食品的质量安全监管,最大限度压缩违法营销行为和不合格食品的藏身空间,把保护未成年人食品安全的防护网织得更严更密。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