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坚守动人心
——中国检科院卫检所全力以赴为北京冬奥会提供技术支撑纪实
□ 本报记者 王惜纯
冬日的北京首钢园区,从群明湖望去,岸边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宛若一道飞瀑倾泻,跳台不远处的冬奥食堂里,冒着热气的牛排即将出锅,暖意融融。
而在北京冬奥会智慧餐厅内,热气腾腾的饺子、美味可口的汉堡、正宗粤式的煲仔饭、原汁原味的宫保鸡丁……通过智能传送设备,一大波美食“从天而降”。
当下,北京冬奥会正如火如荼进行中。作为重头保障工作之一,冬奥期间的餐饮服务备受关注。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织就硬核防疫屏障,确保首都安全、冬奥安全,也因此成为重中之重。
作为在“新冠”“新甲流”“埃博拉”等重大疫情防控时刻,在进博会、G20等重大国际活动期间,参与过国家重大工程生化安全预警监测的“老兵”,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卫生检验与检疫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检科院卫检所)项目团队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全力以赴为冬奥提供技术支撑,护航“雪上盛会”。
仅2022年1月1日至1月30日,卫检所团队就检测核酸样本(新冠、诺如等)16257管,共计49023份。近5万份核酸检测样本的背后,究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近日,本报记者走近这个特别的团队。
背后万家灯火 春节坚守一线
1月31日,除夕。北京寒风凛冽。
早晨7时30分,记者赶往北京东三环某五星级酒店,与中国检科院卫检所的技术人员会合。当天的任务是:深入北京7家奥运定点酒店、定点集配企业,对其环境进行新冠病毒和诺如病毒风险监测,保障食品防疫安全。
寒风中换好防护服,穿上靴套和鞋套,戴上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工作帽和手套,从头到脚检查完毕,在中国检科院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卫检所所长胡孔新的带领下,记者跟随检验人员进入酒店二楼自助餐厅。
进口冷链食品能否吃得放心?在八喜冷柜前,技术人员牛羽拿出专用棉签,弯下腰,在冷柜里外细细密密擦拭采样。技术人员李阳则在一旁安静细心地录入各项数据。整个过程,绣花般娴熟而利落。
在后厨,门把手、微波炉的把手、水龙头,甚至排风扇上的叶片,都是重点采集对象。排风扇叶片位置高,空间小,身材高大的牛羽置身其中,侧个身都很困难,但他依然不折不扣地完成每一个规定动作。
制售裱花的蛋糕,必须有独立的封闭专间,专人操作、专用冷藏设施、专用洗手池等。进入裱花间,技术人员快速地在洗手池、平台雪柜、单门展示柜等角落进行采样。
在20℃以上的餐厅,穿梭在后厨和库房,全副武装的采样人员已经满头大汗;而后进入储藏生鲜蔬菜的冷藏区,温度降到了0℃以下;随后顶着“严寒”,进入厚厚冰衣的肉制品冷冻区,温度瞬间零下20℃以下。骤热骤冷间,记者体验了一把采样人员的辛苦。
“除严格落实环境检测、冷链食品管控以及员工监测外,从原料采购到加工烹饪,再到餐具清洗、垃圾处理等,每一个流程都有近乎严苛的标准。”酒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保障奥运,酒店团队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倾注了巨大努力。
在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西里的一家冬奥餐饮服务保障餐厅,记者看到,师傅们正在剁饺子馅儿。绿色的圆白菜、紫色的茄子、煮熟的大米饭、切好的熟食……整齐陈列。为避免食品交叉污染,操作间有菜品专用提篮。墙上贴着“温馨提示”:荤菜中心温度不低于90℃,素菜中心温度不低于75℃。
保障奥运餐饮服务,意义重大:它既是一个展示的“窗口”,也是一场涉及综合能力的“考试”。技术人员采样完成后,将样本放入储层箱,继续转战下一个站点。
安全是北京冬奥会供餐的最基本要求。所有原材料均为指定渠道,既要经过食品安全检测,还要经过防疫检测。
胡孔新告诉记者,因为酒店后厨和食材库面积较大,需要采集30个点位。过年了,除了出门在外采样的,卫检所的其他工作人员,依然在院里坚守岗位。
卫检所副所长刘丽娟在她的微信里分享了一组照片,有“冬奥食品接样点”,有办公室贴的“春到风光美,家兴喜事多”对联。对于这支特殊的队伍来说,白衣为甲,棉签为剑,办公室就是家。
除夕,当一盏盏温暖的灯光亮起,当年夜饭的香味四溢,他们却还在工作岗位坚守。
顶风冒雪检测 人物同溯同防
为做好冬奥会食品安全保障,卫检所正式开启冬奥会食品安全日常监测和应急检测保障工作。采样组、信息组、检测组和质控组人员随时待命,一有突发任务,应急工作模式立即启动。
1月19日晚21时,卫检所接到北京食安中心通知,需对某处供奥食品冷库立即进行新冠和诺如病毒采样检测。
通知如同命令。卫检所启动应急工作程序,落实现场采样人员、车辆和物资。采样人员到中国检科院集结后立即出发,于当晚23时到达冷库现场,按照程序做好个人防护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岗位体现责任。采样人员分工协作,样本采集、信息录入、更换采样管、更换拭子等,有条不紊地进行。在低温冷库,采样人员手冻僵了,面屏被哈气模糊了,稍事调整后继续;在寂静空旷的常温库房里,只有3个“大白”默默工作的身影。
采样结束后,走出大厅,已是次日凌晨4时。是日大寒,2022年北京的第一场大雪悄然来临,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大地银装素裹。在返回实验室的路上,晨光初露。顾不上休息,项目团队紧张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类似场景,在冬奥开幕前几乎成为常态。
所有坚守,只为平安。中国检科院卫检所拥有市场监管总局唯一的高等级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和中国口岸外来传染病监测生物样本资源库。有这样的技术支撑,他们忙而不乱。忙碌,让他们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
高质高标高效 保障食品安全
冬奥会餐饮服务链条长、覆盖广、要求高。
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部长于德斌说,北京冬奥会高度重视食品供应安全,成立了运行保障指挥部服务保障组,综合协调赛时餐饮等服务保障工作。
此外,新技术也被用来保障北京冬奥会食品安全。通过开展微生物检验、食用农产品样品制备管理等,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开展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监测评估食品安全风险。
记者了解到,早在冬奥测试赛期间,为保障冬奥会食品安全,卫检所就开始提供相应的技术保障:一是集体供餐日常监测,防止病毒性腹泻传染病疫情的发生;二是突发事件模拟演练应急防疫检测;三是培训有关人员样本采集、生物安全及个人防护,应对正式赛期间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测试赛开始后,卫检所病原微生物团队对集体供餐开展日常监测。2021年12月27日,冬奥会赛食品安全保障模式正式启动。随后,卫检所派采样团队陆续完成192家签约饭店、集中驻地、集配企业、场馆、定点供应企业的环境和车辆的诺如病毒和新冠病毒风险监测;实验室同时接受50余家定点供应企业食材的日常监测。
为助力北京冬奥会防疫保障,卫检所消毒检测评价团队还相继完成了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体育馆测试赛期间的消毒效果评价,获得了冬奥组委会有关防疫专家的高度认可和赞扬。
唯有坚守,彰显情怀。谈及此次为冬奥提供技术支持,作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胡孔新深有感触地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后续的服务保障工作中,他将继续率领团队,全力做好北京冬奥会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中国质量报》【讲好冬奥故事 共赴冰雪“质”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