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应成为建设高品质生活城市主攻方向
——江苏苏州谋求质量管理转型变革的有益实践
□ 邓 绩
2021年底,笔者有幸参加了江苏省苏州市市长质量奖现场答辩会。会上,有35位企业家做了精彩陈述答辩。其中,有22位企业家的陈述主题涉及到民生话题,主要集中在食品和药品质量安全、绿色安居以及三产融合方面。以往市长质量奖现场陈述答辩都以制造业为主,现在以民生为主题的内容呈现不断增长趋势。笔者认为,苏州企业家高度关注民生、质量管理呈现转型变革的良好趋势,是苏州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的结果,是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结果。究其原因,主要为:
产业体系加快优化升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四大先导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5.0%,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6.4%。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增长亮点,16家企业入选首批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潜力地标企业培育名单。2020年,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1.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6.5%。苏州冷链物流基地成功入选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新认定市级农业园区4家、省级农业产业示范园一家,吴江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强,全市已落实14个现代化万头规模猪场新改扩建项目,张家港市、昆山市、吴江区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苏州市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五、经济位居全国第六、工业位居全国第一。
社会民生事业持续改善。该市用于民生的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1%。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109元(全国城市排名位居第五),比上年增长8.4%。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629元,增长8.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52元,增长8.4%。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5414元,比上年增长6.3%。苏州建有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持续扩大养老服务供给;省、市级优质幼儿园覆盖率达88%;被教育部列为国家职业教育高地建设城市。医疗卫生资源“补缺补短”积极推进。苏州市被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2020年,苏州新建24小时图书馆14个、“城市书房”7个,全市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吴中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最高的城市是苏州,达到83.82岁,一方面是因为苏州山清水秀空气质量好,处处是园林,有益于身心健康,也和苏州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先进的医疗技术有很大关系。
环保力度加大。苏州去年全年环保投入684亿元,比上年增长3%。推进711项治气工程项目,完成燃煤锅炉整治、堆场扬尘治理、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等年度任务。削减非电行业煤炭消费总量513.8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新增垃圾分类小区2002个、垃圾分类行政村236个。全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62万吨/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7.8%。实施森林抚育面积3893.3公顷,全市陆地森林覆盖率达30%。建成长江生态景观防护林带507.8公顷,新增受保护湿地1466.7公顷,市区新增及改造绿地面积350万平方米。全年市区PM2.5平均浓度39微克/立方米,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7.8%。
质量底蕴深厚。苏州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质量工作,一把手亲自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最早获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城市,苏州有着深厚的质量氛围和基础。全市拥有两万多名首席质量官,规上企业覆盖率达到60%,小微企业覆盖率达到30%;持续多年开展十大服务行业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开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四大先导产业的“苏州制造”品牌认证;建立标杆学习训练基地,深入推行卓越绩效,涌现出博世、好孩子、东吴物业等一批示范企业,发挥了强大标杆影响力。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
质量管理应当成为建设高品质生活城市的主攻方向。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但受“重经济、轻社会”传统发展理念影响,质量供给还不能满足需求,群众较长时期以来面临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养老难困扰。苏州开展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行动,就是探索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提升生活品质为核心目标的城市发展新路子。
上世纪日本推行的质量革命,一举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一直以来,质量管理以大工业生产为基础,围绕工业生产、为提升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展开的,较少涉及最终消费者——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公共服务质量。
进入21世纪,中国进入质量时代。质量管理肩负着历史使命,质量管理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全国开展的养老革命、医疗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等群众性质量攻关和改进活动,取得显著成就。笔者认为,苏州企业家和质量工作者推进的以人民为中心的质量变革,正在谱写优美民生质量画卷,为中国开启新一轮“质量革命”拉开了序幕,增添了靓丽色彩。
(作者为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