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八版>>

透过“双奥”感受“中国式浪漫”

2022-02-24 13:34:15 中国质量报

□ 新华社记者 吴黎明

伴随着《我和你》的歌声,北京冬奥会的雪花火炬缓缓下降,星光五环与唯美雪花隔空交错,2022与2008交相辉映——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这个“致敬双奥”的浪漫瞬间惊艳、隽永,饱含深情而又意味深长。

2008年是“我”,2022年是“我们”,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言简意赅地解释了14年跨越的关键所在。从击缶而歌到稚童以希腊语唱奥林匹克会歌,从“讲历史”到“向未来”,从主打“中国元素”到追求“世界大同”,我们实现了从向世界讲述“我是谁”的热忱到展现“我们一起向未来”的从容。张艺谋说,这次冬奥会开闭幕式跟2008年最大的不同就是文化自信,“我们放下了包袱,完全放松自己才可以浪漫”。

从2008到2022,两个奥运开闭幕式的不同表达,各有各的精彩浪漫,更有其不同的时代逻辑。从“我”到“我们”,折射出“中国式浪漫”的格局与胸怀,彰显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境界。

“中国式浪漫”的底气来源于国家发展。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之时,举国欢庆,北京民众自发涌上街头狂欢。那一年,正是中国经济崛起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全方位拥抱全球化,开始奋起直追。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居全球第六位,此后中国一路追赶,2008年成为世界第四,2010年跃居世界第二。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超出世界想象,也超出中国人自己的预期。

2001年,中国有贫困人口9000多万,而今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前夕,中国第一条高铁——全长120公里的京津城际正式运营。2021年末,中国的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万公里,世界第一。2008年,北京地铁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条,而今北京地铁密如蛛网,不看地图很少有人记得清。2008年,崇礼的滑雪场还在深山人未识,而今高铁高速穿越高山河谷,从北京城直通崇礼网红滑雪打卡地……14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美国《纽约时报》指出,中国不再需要证明在世界舞台的地位,而是骄傲展现它已经成为一个更加繁荣、更加自信的国度。

“中国式浪漫”彰显对自身能力和治理机制的自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高质量组织大型赛会的能力,也让中国民众对举办冬奥会心里有底。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已延宕两年多,成功举办一届奥运会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中国人做到了。彭博社、BBC等媒体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间,中国仍能如期举办冬奥会,是北京在国际上赢得的又一次胜利。通过“闭环”等各种举措创建一个确保冬奥会安全举办的强大体系,完美展示了中国成功的治理机制和强大能力。日本《东京新闻》网站指出,中国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遏制了新冠病毒的传播,展示了比赛的成功和国家的威信。国际奥委会评价这是一届成功的奥运会,并将奥林匹克奖杯颁发给中国人民。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

“中国式浪漫”里有中国自古传承的家国情怀和“天下一家”的博大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疫情之下,为了冬奥会的顺利举行,从工作人员到志愿者,所有相关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心怀豪情,甘愿付出。不少国际媒体对冬奥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辛勤劳动作出积极正面报道。冬奥会还激发了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潮,超过3亿人参加冰雪运动,成为全球冬季运动的新生力量。《纽约时报》认为,北京冬奥会带动中国的滑雪场以创纪录的速度涌现,将兴起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冰雪运动热潮。

中国人秉信“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与奥运精神相契合。冬奥赛场上,参赛运动员扶起跌倒的对手,宽慰失误的选手,一起拥抱、欢笑、流泪……一幕幕场景令人动容。“我来这里并不是为了打败其他选手,我只想去打破自己的界限。”谷爱凌的话语,代表了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格局与境界。中国的奥运迷不仅关注本国的明星运动员,也喜爱并欣赏俄罗斯花滑“套娃”、日本花滑选手羽生结弦等外国运动员,为他们的成功而欢呼,为他们的失误而扼腕。

北京冬奥会是属于全人类的运动盛会,正如“冰墩墩”打动了全世界。在美国,北京冬奥会成为有史以来观看人数最多的一届冬奥会。在欧洲,流媒体观众很快便超过了上一届韩国平昌冬奥会的观众总数。通过冬奥会,世界各国感受到一个传统与现代水乳交融的中国,一个自立自强、热情拥抱世界的中国。德新社指出,闭幕式以“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为主题,体现出世界各地人们的团结和像一家人一样在北京一起度过难忘的中国农历新年的意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演绎了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折柳寄情”,以中国式浪漫表达了对所有参与人员的深厚情谊,寄托了中国人民对全世界团结与友谊的美好祝愿。北京冬奥会注定成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又一座丰碑。自信而胸怀宽广的中国,与世界一起向未来,拥抱人类命运与共的光荣与梦想。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浙江省金华市“同方”计算机金华智能 ...

  • 北京动物园的熊猫主题咖啡馆开业

  • 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 ...

  • 江苏省海安市工业企业节后复工复产为 ...

  • 浙江省金华市各企业抓生产、保订单,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