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徐 风)2月23日,北京冬残奥会即将召开之际,市场监管总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GB/T 16931-2022《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员分级》国家标准。
据介绍,分级是残疾人体育公平竞赛的基础。不同于一般体育运动,残疾人参加体育比赛,需要首先对其运动能力进行评估、分析,让残疾程度相同或相近的运动员在一起比赛,从而搭建公平竞争的平台。早在1997年,我国就针对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发布了国家标准《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员医学和功能分级标准》(GB/T 16931-1997),为推动我国残疾人体育规范有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残疾人冬季运动的快速发展,冬残奥会的项目已扩充至6个大项80个小项,各项目的级别设置和分级规则也有所调整。为进一步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会同民政部、中国残联,组织全国残疾人康复和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1997年版的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
本次发布的新国标,参考了国际残奥委会冬季项目分级规则,系统提出了6个项目的运动员分级要求,具体包括残疾人高山滑雪项目、残疾人单板滑雪项目、残疾人越野滑雪项目、残疾人冬季两项项目、残疾人冰球项目、轮椅冰壶项目,涉及肢体残疾、视力残疾等不同残疾类别。新国标保障了我国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上“全面参赛”,今后也将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竞赛分级和选拔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员提供指导。
据了解,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相关标准化工作,目前已经发布了残疾分类分级、盲文、残疾人康复、残疾人体育、残疾人托养等领域的国家标准近200项。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部分,专门对残疾人服务标准化工作作出部署。市场监管总局认真落实纲要要求,对残疾人相关国家标准给予重点支持,支持开展残疾人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积极推动残疾人领域标准化国际交流合作,通过一项项有温度、有实效的标准,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
《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员分级》国家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将对国内赛事组织、运动员选材、出访参加国际赛事,以及举办残疾人冬季群众体育赛事起到规范指导作用;为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北京冬残奥会,会后持续开展残疾人冬季运动和参与国际冬残奥会相关项目比赛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中国残联开展冬季项目分级员、裁判员、管理人员和运动员培训提供依据,不断丰富残疾人冬季运动知识体系,提升残疾人冬季体育专业人才水平。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员分级》新国标的宣贯力度,推动从事残疾人冬季运动的相关机构、分级员、裁判员在各级比赛中执行新国标,共同推动残疾人冬季运动的普及推广,促进残疾人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