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喜欢喝白酒的人大多都认可“酒是陈的香”这一说法。这其中有一定道理。我国的白酒基本都是用粮食酿制,刚酿出来的酒里面混有杂醇、杂酸等,口感较差。为了改变这一性状,需要对酒进行蒸馏、陈放处理,让其中的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具有香味的酯类,这时候酒才好喝。一般情况下,酒放的时间越长,酯化反应越完全,香味也就越浓烈。
正是因为“陈”与“香”之间具有正相关性,白酒企业都喜欢做“陈”字文章,比如打“年份”牌,标称XX年陈酿。不过,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白酒行业缺乏相关标准,一些企业的年份酒产品存在标注模糊、随意标注等乱象。据媒体报道,目前市面上不少白酒是用存放一两年的基酒加入少量的年份原酒勾调而成,标签标注的却是时间最长的原酒年份。比如,包装上写的陈酿30年,只是说这瓶酒中勾兑有部分陈酿30年的酒,而非指瓶中所有内容物都存够了30个年头。
为了规范年份酒生产经营活动,2019年,中国酒业协会颁布实施《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年份酒的定义,特别强调年份酒的主体基酒总量应不小于基酒总用量的80%,标注年份取加权平均酒龄的整数。
该标准对年份酒行业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由于其作为团体标准缺乏强制性,无法形成有效制约和威慑,白酒业内许多企业在年份酒生产和产品标注上依然我行我素、自说自话。尤其是一些中小酒企,其勾兑白酒基本上都达不到标准要求,基酒添加量非常少,可能只有百分之几,甚至只有几滴。有业内人士调侃,这样做“就像炒菜的最后滴几滴香油或撒一撮儿味精”。
酒企在年份酒上玩数字游戏,目的很简单:忽悠人赚钱。基于“酒是陈的香”这一逻辑,“年份”成为白酒品质的外在表征,年份越久,售价自然越高。在电商平台以“年份酒”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后发现,号称10年到20年不等的白酒甚多。如某品牌酱酒,其标称4年酒龄的年份酒售价为246元/瓶,标称8年酒龄的年份酒售价为886元/瓶,价格相差较大。
从历史上看,我国数千年白酒文化中并无年份酒这一说法,它是上个世纪90年代才出现的一个新词。当时,某知名酒企推出一款“10年原浆酒”,市场反应不错。随后,又有几家大酒企先后推出15年、30年、50年等不同年份的“年份酒”,引发国内白酒企业跟风效仿。短短数年,“年份风”吹遍整个国内白酒市场。行业数据显示,我国注册白酒企业7000多家,其中有5000多家白酒企业推出了年份酒。按照《白酒年份酒》标准规定,拥有20年以上不间断白酒酿造历史的酒企,才具有年份酒生产资质,但市场上成立不到10年却推出号称20年、30年陈酿白酒的酒企不在少数。
以年份区别品质、档次、价格,这在国际烈性酒类市场是一种通行做法。但国外酒文化传承有序,行业管理规范,特别是年份标注明确,比如不同年份的酒混合(勾兑)后,只按最低酒龄分级标注(而我国采用的是“标注年份取加权平均酒龄整数”),因而市场认可度高,可以让消费者明白消费。
年份酒市场乱象已经引发消费者不满,政府管理部门也高度关注。2021年12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白酒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生产年份酒的企业应建立年份酒质量安全标准,年份酒标签应如实标注所使用各种基酒的真实年份和比例。近两年,有不少酒企加入到做真年份酒的阵营中,在基酒的使用、年份比例的标准上逐步规范。
可以预见的是,伴随从监管层面净化白酒生产环节,以及年份酒新规的落地,行业乱象将得到有效治理,并淘汰掉一批不规范的企业,白酒行业会步入更加健康理性的发展道路,真实年份白酒品类的繁荣时代正在到来。
《中国质量报》【观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