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 放心 用心 信心
中国“质”造为北京冬奥会护航
□ 本报实习记者 贾润梅
2月20日晚,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本届冬奥会上,小到奖牌、服装、滑雪装备,大到场馆建设、服务保障,一项项中国制造的新技术、新产品在赛场内外大放异彩,为北京冬奥会保驾护航。
图为运动员们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训练备战。 武 巍 摄
冬奥奖牌服装 蕴藏匠心
包含18道工艺和20道质量检验而成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同心”,是彰显中国制造实力的典范。奖牌上工整的五环标志和线条丰富的冰雪纹、祥云纹,均由雕刻师运用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钱币生产中的手工雕刻技艺”,在显微镜下手工雕刻到奖牌表面。
同样是奖牌整体的一部分,被称作“烧不坏”的北京冬奥会奖牌绶带采用“100%丝绸”材质,并通过“先织后印”的工艺,绶带采用24姆米(织物质地的主要计量单位)厚度的五枚组织桑波缎,在制作过程中,绶带的经纬丝线经过特别处理,减少了绶带收缩率,从而使其在牢度测试、耐磨损测试和断裂度测试中经受住严苛考验,可以拴住90公斤的物品而保持不断裂。
冬奥会的比赛服装更是蕴藏着中国制造的“匠心”。以由北京服装学院刘莉教授团队设计研发的中国短道速滑队运动员“战衣”为例,“在短道速滑比赛服上,要考虑肌肉压缩、服装减阻等功能,整体使用新型的高弹防切割面料,由单向防切割升级为双向,在保持弹性的基础上,防切割性能提高了20%至30%,给运动员提供了全方位的防护。”刘莉说。
冬奥服务保障 让人放心
如果说比赛服装蕴含着中国制造的一流研发能力,由中国重汽研发承制的我国首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雪蜡车,则体现了中国制造的设计和创新能力飞跃。有雪蜡车的服务保障,冬奥比赛让人“放心”。
赛前的雪板打蜡对于滑雪运动员的发挥至关重要,而雪蜡车就是打蜡师工作的地方。雪蜡车与其说是一台车,不如说是一个基于低温环境量身定制、集新一代信息技术于一身的全新智能空间。在动力方面,中国重汽研发团队还为智能雪蜡车配备了节能环保的氢燃料电池牵引头,加强了雪蜡车在低温环境下长距离转场能力。
雪蜡车保障赛场,口罩保护全场。2月4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全场所有人都戴着“亮眼”的冬奥会开幕式口罩。据了解,这款开幕式医用防护口罩(N95)是在分析比较了不同民族2000多人的脸型特征基础上优化设计而来,能够贴合不同脸型,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同时佩戴更加舒适。
此外,国产造雪机也让人们眼前一亮。为了保证雪上项目的顺利进行,本届冬奥会80%—90%的比赛场地用雪都采用人造雪,参与赛事保障的国产造雪机突破了多个核心部件及整机智能化关键技术瓶颈,利用智能技术自动造雪,核心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造雪机水平。
冬奥场馆建设 当属用心
国家速滑馆是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冰丝带”造型的完美弧线背后,体现了设计师的别致“用心”,凝结了科技创新的“中国智慧”。记者了解到,由3360块曲面玻璃拼装而成的天坛轮廓曲面玻璃幕墙系统,攻克了175mm小直径冰丝带弯弧玻璃加工、幕墙索柔性体系结构变形、立面造型复杂等一系列难题,打造出象征速滑运动员高速滑动的最美冰丝带造型。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首体短道速滑训练馆以及五棵松冰球训练馆4个场馆,选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环保、也是最节能的制冷技术,这在冬奥会历史上尚属首次。
冬奥滑雪装备 充满信心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中国一汽集团,组成攻关联合体,成功研制双人雪车、四人雪车,实现国产雪车“零”的突破,并于2021年9月交付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
北京冬奥会场上的中国雪车融合应用了3项先进的航天核心技术:国产T800级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复杂结构高精度整体制造技术、气动外形设计技术。航天技术的加持让国产雪车在北京冬奥赛场上大放异彩,实现中国制造创新升级。
北京冬奥会见证了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的华丽蝶变。乘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中国“质”造也将在不断转型升级中带给世界更多惊艳和惊喜。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