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实习记者 贾润梅
每年冬季羽绒服都是市场热点。近年来,随着国内服装企业产品品质与设计的提升,国产羽绒服产品销量正实现快速增长,企业数量也随之增加。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近6.5万家羽绒服相关企业。2021年以来,羽绒服相关企业注册数量超过4100家,市场规模增长显著。
羽绒服于20世纪30年代诞生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雅鹿、鸭鸭、波司登、雪中飞等国产羽绒服品牌逐渐形成,构成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国内消费者对于羽绒服的品质和价格也有了新的认知,对高价格产品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整个羽绒服产业的高端化趋势明显。
近期,在北京冬奥会上,各代表团队服多种多样,如同上演了一场“世界羽绒服大会”。社交媒体平台频频被“羽绒服”刷屏,波司登推出万元羽绒服、冬奥会羽绒服种草、“依恋”羽绒服产品不达标等词条登上热搜榜。
羽绒服话题引发舆论热议
相关统计报告显示,自去年12月,多个“羽绒服”有关的热点事件登上各大平台话题榜单。如“标价1500元的羽绒服成本只有75元”“羽绒服涨价,中高端产品断货断码”等均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话题。
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20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羽绒服的销售量同比增长15.1%,羽绒服平均单价也从2015年的432元,上涨到2020年的656元。
谢万柏 摄
作为季节性较强、人们更新频率较为缓慢的服饰品类之一,羽绒服价格为何迎来升温?业内分析认为,除羽绒价格之外,剩余面料、人工成本乃至政策变化都进一步共同导致羽绒服价格上涨……硬性成本上升之外,品牌高端化所带来的隐形成本也在发挥作用。
尽管羽绒服价格涨势明显,但因不少羽绒服产品设计、工艺、技术等的创新,加之年轻一代购买力崛起,消费群体和需求也在慢慢发生变化,新趋势正在打破旧需求。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发展到如今,羽绒服不再仅仅作为御寒功能性服装出现,而是变得更加追求轻薄、设计感元素不断提升,并且能够适应通勤、商务、休闲、出游等多种生活场景。
新浪舆情通统计显示,近期,网民关注较多的羽绒服使用场景为户外场景,提及较多的关键词为“保暖”“鹅绒”“超轻”。一方面,低温、寒潮和冷空气等气候因素使得消费者对保暖类服装尤其是羽绒服的需求更旺;另一方面,随着北京冬奥会召开,冰雪运动进入舆论视野,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羽绒服等功能性服装的消费与使用。除了保暖外,“超轻”也成为潜在消费者在户外场景中使用羽绒服产品的重要诉求。
此外,部分网民更加关注时尚、潮流的羽绒服使用场景,“穿搭”“潮流”“国货”成为讨论热词。2021年,整个羽绒服行业市场格局有了较大变化。数据显示,女装羽绒服销售额TOP10品牌几乎是清一色的国货品牌。不难看出,近年来,国内消费者越来越偏爱的羽绒服品牌,不是国外品牌,而更多的是国产品牌。
中国服装协会数据显示,2014-2019年中国羽绒服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达11.7%,远高于男装4.8%的增速和女装5.9%的增速,2020年市场规模突破1300亿元。《2020年中国羽绒服市场分析报告》预测,中国羽绒服市场规模预计会在2022年达到1622亿元。
据《南方日报》报道,2月底,广州广百百货不少热门畅销款都出现断码或售罄,需要紧急调货以满足顾客需求。广州广百百货相关负责人称:“过去一个月,仅北京路店波司登品牌就售出了近900件羽绒服饰,环比上升72%。”不但线下的零售火热,在电商网站上,御寒、保暖成为消费者近期搜索的关键词。唯品会数据显示,2月中旬羽绒服销量大增;京东数据显示,2月14日至20日期间,羽绒服的成交额环比增长11%,羽绒被的成交额环比增长43%。
随着年轻一代成为消费主力,品牌羽绒服在电商渠道的发展也日益成熟。网络销售的成本相对较低,部分产品价格低于实体店,因此单件成交量较大。一位代理着品牌羽绒服的资深从业者张先生透露,2月份因为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带来店铺销售提升,尤其是直播渠道,日销甚至超过年前,同比增幅翻倍,环比增长10%左右。
标准领域新变化:“含绒量”改为“绒子含量”
2021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羽绒服装》GB/T 14272-2021,正式实施日期为今年4月1日。本着“技术先进,符合国情”的原则,新版国家标准进行了6项重大修订:羽绒种类标注只分鸭和鹅,不分灰和白;更改使用说明要求,将原标准中“含绒量”修改为“绒子含量”;增加了成品洗涤后外观质量的考核要求;蓬松度测试方法修改为蒸汽还原法;防钻绒性的考核及评价方法修改为“成衣转箱法”;增加了烷基酚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限量要求的考核。
“含绒量”修改为“绒子含量”及新的成衣防钻绒性测试方法备受关注。含绒量和绒子含量均是评价羽绒服品质的重要指标。含绒量指绒子和绒丝在羽毛羽绒中的含量百分比。绒子是羽毛根部最柔软保暖的绒毛,包括朵绒、未成熟绒、类似绒和损伤绒;绒丝是从绒朵或羽毛根部掉落的单根毛丝。依据原国标,部分商家在羽毛羽绒中加入大量绒丝以提高“含绒量”,因此一些羽绒服会出现“钻绒”现象。新国标实施后,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绒丝添加比例,提高绒子含量,从而提升羽绒服品质。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演了一场“世界羽绒服大会”。图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入场。 曹 灿 摄
防钻绒性的考核及评价方法由原标准的织物绒包摩擦法修改为成衣转箱法,从整体上对成品的防钻绒性作出评价,更贴合服装实际穿着使用情况,也避免了因服装款式复杂多样导致取样困难等问题。该方法是目前国内外现行羽绒服装防钻绒性测试方法的重大突破,将有效解决企业在质量检测中遇到难题和消费者穿着体验的痛点。
该标准实施后将在4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是羽绒品质的考核与国际接轨,便于国际对比,提高我国羽绒服装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二是规范羽绒服装行业及其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的市场秩序,为监督管理部门提供规范的执法依据,进一步提高羽绒服装的产品质量。三是以消费者实际穿着体验为出发点对产品进行评价,将有效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四是引导企业进行绿色生产。
消费提示
羽绒服选购及清洁建议
羽绒服怎么选才能不“踩雷”?质量好不好全看这几点:
1.填充物。填充物指填充在羽绒服内胆里面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决定了一件羽绒服的保暖效果。市场上销售的羽绒服的填充物,按照保暖效果由高到低大致可以分为4类:鹅绒>白鸭绒>灰鸭绒>聚酯纤维,保暖性最强的是鹅绒羽绒服。填充物标识一般可以在衣服标签或者服装参数信息中找到。一般来说,白鸭绒填充的羽绒服就足以抵御我国北方冬季的寒冷气候。从性价比角度考虑,白鸭绒更加适合大众消费者。而填充物是聚酯纤维的“羽绒服”,虽然价格便宜但保暖效果一般。
2.含绒量(绒子含量)。含绒量是衡量羽绒服品质的最重要的指标,指一件羽绒服内胆里填充的全部绒子的重量,在同等品质下,绒子越多,保暖效果越好。市场上销售的羽绒服的含绒量一般分为80%、90%、95%。消费者在选购时,最好选择含绒量为90%或者95%的羽绒服,保暖效果最好。专家建议,短款羽绒服含绒量最好在100g以上,长款羽绒服含绒量最好在200g以上。一件羽绒服的具体含绒量,消费者在购买时可咨询店员或电商平台的客服。
3.选购羽绒服时还可以采用“摸”“闻”“打”的方法判断质量。“摸”,用手摸一摸羽绒服,如果特别柔软,没有硬梗和扎手的感觉,说明绒子质量比较好。“闻”,如果羽绒加工工艺不过关,成衣可能会散发异味。“打”,通过拍打羽绒服,可以判断羽绒服是否蓬松,是否钻绒。
4.部分羽绒服面料有防水涂层,不过肉眼基本上看不出来。有防水涂层的羽绒服面料,水分子不容易透过,清洗方便,保暖效果也相对好一些。是否有涂层或者涂层质量是否过关,除了查看衣服标识,消费者也可以自己测试。将一点水倒在羽绒服面料上,如果水滴渗透进面料里,说明羽绒服面料没有防水涂层;如果水滴漂浮在面料表面,或者顺着面料纹路流淌,就说明面料有防水涂层。但面料有防水涂层的羽绒服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专家提醒,羽绒服透气性不好,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引起爆炸。如果面料完全不透气,羽绒服最外层面料类似薄膜式的状态,在衣服被快速压缩的情况下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加上冬季干燥多静电,或洗衣机高速甩干,就有可能发生面料爆裂的情况。透气性相对较好的羽绒服,用手挤压,填充物中的空气能够迅速通过面料排出,就不会出现面料爆裂的危险。
专家提示,羽绒服不建议洗得太勤,而且不建议用洗衣机洗。因为洗衣机洗涤和脱水极易导致填充物薄厚不均,使衣物“走形”,影响美观和保暖性。所以,建议手洗羽绒服,并且选择合适的水温。洗涤羽绒服最好采用“一冷一温”方式,即先将羽绒服泡入冷水中20分钟左右,让整件衣服充分湿润;然后再放入30度左右的温水中,倒入洗涤剂,开始轻揉轻搓,或者用软毛刷刷洗。漂洗也建议用30度左右的温水。洗涤过后,不要拧干羽绒服,要轻轻地将羽绒服中的水分挤出,并将整件羽绒服平铺在架子或台面上晾干,不要悬挂。
专家还提示,有些消费者在干洗羽绒服时使用有机溶剂,很容易对羽绒服的面料涂层及羽绒造成破坏。建议消费者不要使用此类洗涤溶剂。另外,不建议使用真空袋保存羽绒服,真空袋储存会降低羽绒的蓬松度,降低保暖性。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