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 倩
日前央视3·15晚会曝光“土坑酸菜”后,使用酸菜包方便面的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业内可谓“冰火两重天”。报道中涉及的几大方便面食品厂家纷纷出来道歉,采取下架相关产品等措施,拼命消解恶劣影响。在击穿底线的同行衬托下,在行业原本名气不大的白象食品一句“没合作、放心吃”的硬气声明,火速出圈。
白象能够迅速圈粉,源于扎扎实实做好产品。据媒体报道,白象公司产品被抽检60余次结果均合格,投资公司及分公司等涉及300余次抽检,结果也均合格。此外,企业有1/3的残疾人员工并规避过多报道,更凸显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善意,是实打实的“加分项”。 正因如此,白象成功拉满了消费者的好感,引发了新一轮的“野性消费”。火速出圈使得产品供不应求,公司发公告称,订单量暴增给工厂带来了巨大压力,各地工厂已启动紧急预案全力生产发货。品牌的官方旗舰店等线上渠道均实行预售制,要等到10多天后才发货。
毋庸置疑,“野性消费”让企业的知名度、销售量都在短期内大增,给品牌带来了“高光时刻”。但也要看到,除了考虑产品本身之外,“野性消费”中也有很多消费者为情绪和热爱买单的成分。作为一种市场行为,这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消费者的热情只能持续一段时间,并不是可持续的,也难以形成主流消费群体。热度一过,大众就会回归理性,基于“我是否需要、需要什么样的口味”做出消费决策。考虑到这种几乎注定会发生的变化趋势,人们需要对“野性消费”进行更多的理性思考。
首先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消费者的短期喜爱是否对企业有益。突如其来的订单暴增,会使得原来的销售节奏和库存不足以支撑需求,断货之下企业必然要扩产能、调配库存。如果消费者是因为一时冲动跟风购物,或者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不符合消费需求,就可能会带来后续的退货和库存积压的问题。而由于抢购带来的发货时间延长,原本对这些产品有需求的顾客反而无法正常消费。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当消费者“野性购物”的激情褪去,销量一般会回归常态化,那么新投产的生产线又要何去何从,成本要如何回收。
其次,仅靠食品安全是否能保证企业受欢迎?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的底线,在安全之外,产品是否符合消费者需要,以及企业是否能够引导消费需求也非常重要。就方便面行业而言,其本身就难逃与现代人崇尚的健康饮食相悖的刻板印象。而且近些年,新速食产品层出不穷,方便面的霸主光环正日益衰减。
基于以上考虑,企业面对“野性消费”带来的一时红火要保持理性,不应该存在侥幸心理、跟风生产,以至于加重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在不知不觉间面临被“捧杀”的风险。对待“野性消费”,不如把它作为一个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的契机,在做好质量坚守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打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好产品,把“野性消费”的流量固化成长远理性消费的存量,实现长远发展。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