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质量工作体制机制 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广东河源推动质量强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王 越
今年,广东省河源市将大力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该市将进一步健全质量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对质量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加强和改进质量工作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加强督导落实,推动河源市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四大质量”及全市质量总体水平的提升;充分发挥政府质量奖示范引领作用,着力在支柱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培育一批名牌产品;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以优质的服务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这是记者近日从广东省河源市市场监管局获悉的。
去年以来,河源市市场监管局等有关职能部门结合该市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食品饮料及水经济产业、先进材料产业,全力支持质量创新和质量提升,着力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85%以上的主要工业产品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该局建立健全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河源市国道205线热水至埔前段改线工程为省级创建“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推荐项目,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组织企业开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建设;全面推行国家和地方服务质量标准,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河源市水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10个国控、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新丰江水库水质保持地表水Ⅰ类标准,被评为“2021年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今年,我们将在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在河源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夯实质量基础设施,突出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及检验检测的基础作用;结合我市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食品饮料及水经济产业、先进材料产业,全力支持质量创新和质量提升,着力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推动质量品牌培育创建,打造更多河源优质品牌,全力推动质量强市建设再上新台阶。”广东省河源市政协副主席、河源市市场监管局局长谢新添说道。
据介绍,今年,河源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围绕质量安全技术保障,合理布局产品、工程、环境质量检验检(监)测机构和服务质量监管平台;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和能力比对,建立完善检验检测数据库;加强认证机构、获证企业监管,提升认证的有效性;开展行业专家“诊脉”行动和中小微企业提质行动;鼓励金融机构将企业质量水平、标准水平、品牌价值等纳入企业融资授信重要依据,引导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企业质量提升;围绕战略性产业集群和传统优势产业,遴选培育一批质量标准人才;利用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实施传统业态数字化改造,提高质量信息的采集、追踪、分析和处理能力,加强质量大数据分析运用,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安全动态监管、质量风险预警、突发事件应对、质量信用管理的效能。目前,河源市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计量保证体系确认的企业达19家;创建国家级标准化试点1个、省级标准化试点3个,建成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两个;拥有计量授权证书项目87项,基本覆盖全市计量检测校准需求。
同时,河源市市场监管局将全力推进质量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以产业链为纽带,依托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大中型骨干企业,提升重点领域上下游产业标准的协同性和配套性,建立覆盖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开展重点产品与国内外标杆产品的执行标准和质量指标“双比对、双提升”,深入分析产品标准、质量、品牌和技术性贸易措施等,指导完善产业链标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向产业链中高端提质升级;推动企业做强平台支撑,打造高质量产品,不做低端产品,推动产品质量进一步“融湾”“融深”;实施中小微企业质量精准帮扶,支持专业机构设立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平台,加强与产业集群长期合作,开展产品质量“问诊治病”,推动产品生产者“强身健体”,为产业发展和企业质量提升提供计量测试、标准研制、检测认证、质量管理、品牌建设、知识产权、“两化”融合、技术改造和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等综合服务。
此外,该局将加大名牌产品的培育和保护力度,提升品牌竞争力。将质量标准要求作为政府采购、进场交易的基本要素,推动“拼价格”向“拼质量”转变,实现优质优价目标;发挥第二届河源市政府质量奖质量标杆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质量品牌培育创建,鼓励和支持企业和个人申报广东省质量奖,支持社会组织等以自身名义依法开展质量品牌评价、团体标准研制、质量提升服务等活动,打造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河源优质品牌;推进农产品品质品牌融合发展,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擦亮“万绿河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供应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基地;借助交易会、博览会和“质量月”等活动,宣传推介河源产品,推广河源标准,讲好河源品牌故事。
目前,河源市拥有国家建设工程鲁班奖两个、驰名商标1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政府质量奖5个、粤字号品牌88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14个、绿色食品认证证书99张、有机食品认证证书113张,有效注册商标2.79万件。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