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餐口到餐桌可以“无人问津”
普渡全自动配送机器人A1打通餐饮店配送“最后一米”
□ 本报记者 丁 莹
近年来,机器人核心硬件国产化进程不断提速,智能关键技术加速迭代升级,餐饮配送机器人商业化应用步伐正不断加快。伴随着应用端巨头入局、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数字化变革,作为劳动密集型的餐饮行业,人力成本的压力让餐饮配送机器人迅速进入市场承担起部分服务员的职能,进行送餐、回盘等繁重机械的工作。
机器人的加入,让送餐模式逐渐由传统人力转变为人机协作,餐厅运营效率得以提升,但机器人只能解决菜品配送的中间环节问题,出餐口和餐桌仍需服务员参与协作出餐和端菜上桌,尚未真正实现餐厅内送餐自动化场景闭环,对于人力成本的减少和餐厅运营效率的提升效果不够极致。
而要做到送餐环节全流程自动化,首先要突破的瓶颈就是从“出餐口到餐桌”这一端到端的配送问题。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企业普渡科技利用机械臂的自动抓取功能,将机械臂融入餐饮场景,推出配送机器人行业首款复合机器人A1,使机器人成为从出餐口取餐到端上餐桌的“全能型配送员”,打通了餐食与食客之间“最后一米”的距离。
得益于普渡自研菜品识别技术,机器人A1通过深度学习,能够熟练识别出餐口菜品种类。再加上普渡自研视觉定位抓取技术,机械臂可以实时定位餐盘并精准夹取对应菜品,通过与餐饮系统的互通确保机器人送到指定餐桌。
对于复合机器人来说,机械臂在作业时会因为姿态及负载的不同而改变整个机器人的重心,进而影响机械臂末端位置误差及稳定性,所以对底盘停靠的精度和机械臂操作时的稳定性要求与一般机器人相比更为严格。通过普渡自研激光SLAM和视觉SLAM,普渡机器人A1达到±7毫米的停靠精度,并利用“动态重心自适应模块”实时计算抵消机器人重心的变化,做到“手脚并用,稳如泰山”。
此外,餐盘的种类对于机械臂的抓取效果也是一项重大考验,不仅要抓得起,更要抓得稳。基于这一点,普渡机器人A1专为餐饮行业配送打造了一款柔性夹爪,适应80%餐盘种类。其防碰撞的设计和缓冲机构,使陶瓷、木质或塑料等各种材质和形状的餐具都能够被平稳取放。
餐厅人流量大,属于高动态复杂环境,又没有服务员在旁边辅助操作,机器人运行时的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机械臂是否会放错菜品位置?是否会与顾客产生碰撞?对此,机器人A1以自身赋予的复杂餐桌环境识别感知技术,确定可以放置菜品的空间,并实时进行最优避障路径规划,将菜品精准放至指定餐桌上。
此外,机器人A1通过多传感器融合的分级安全控制技术可以让顾客与机器和谐共处,安心无虞。当有人靠近机器人视觉检测的安全范围时,机械臂会即刻减速;机械臂的红外传感器和电流动量的碰撞检测具有层层递进防护功能,一旦侵入相关范围,机械臂会立刻停止运行,直到障碍物离开才继续操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配送机器人的需求呈井喷式增长,普渡科技以餐饮配送机器人这一细分赛道切入市场,不断丰富服务领域、拓展应用场景,目前已发布了送餐、回盘、迎宾和清洁等多款服务类型机器人。全自动配送机器人A1的推出,是站在技术积累的“肩膀”上对配送服务更进一步的探索,致力于让服务更完整、更全面、更极致。
据介绍,普渡机器人产品现已出口至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形成北美、欧洲、东亚、亚太、中东、拉美六大区域发展布局,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机器人服务。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