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监督员” 当好“服务员”
浙江省特种设备及材料协会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出实招
□ 沈微珊 本报记者 曹吉根
浙江省海宁市英德赛电子有限公司有25个罐式集装箱,因为开罐检验周期从原来的1年延长到了5年,每年可节约因为法定检验需要支付的检测成本600万元。该公司负责人说,这些钱能省下来,多亏了浙江省特种设备及材料协会(以下简称浙江特协)推动相关法规修订,为行业企业争取了兼顾安全和效能的检验政策。
“我们是381家会员企业的娘家‘贴心人’,既是保安全的监督员,也是行业发展的服务员、参谋助手,罐式集装箱定检周期延长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浙江特协负责人表示,成立10年来,该协会在严格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始终坚持积极为企业营造好的发展环境,做好企业、行业和监管部门三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工作,协助企业解决政策难题、提升技术能力、缓解经济困境,多次获评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5A(系国内社会组织等级领域最高荣誉)。
行业发展,人才先行。一直以来,浙江特协坚持为行业发展不拘一格聚人才,积极争取主管部门支持,于2017年在全国特设行业率先启动职称评定改革,一举打破唯学历、唯资历的传统职称评审模式,构建了以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和量化赋分体系,探索建立起一套“个人自主申报、业内公正评价、单位择优使用、政府指导监督”的社会化评审机制。5年来,浙江特协职称评定已累计服务行业专业技术人员1213人,其中企业技术人员798人。这一改革实践极大调动了企业技术人员积极性,得到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被国务院办公厅形成政务信息专报呈送国务院领导。
与此同时,浙江特协还不断加强行业团体标准制定和管理,动员会员企业参与标准研制,编制发布的《绿色锅炉房评价导则》等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引领先进、绿色发展的团体标准共计14项,还通过制定浙江省首个电梯合同范本、《浙江省“三包”商品目录》等,推动全省7万多台电梯投保电梯责任保险。
针对会员企业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浙江特协积极面向企业开展培训和竞赛活动提升能力,先后承办全国第二届电梯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全省首届客运索道比武大赛等国家级、省级技能比赛3次,以赛带训,提升了70余家企业500余名参赛人员的专业技能。近5年来,浙江特协编制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等培训教材10本,成书累计200余万字,组成覆盖八大类特种设备、总量超过3万道的考试题库,累计开展《固定式高压储氢用钢带错绕式容器定期检验与评定》等新标准、电梯维护保养等新知识宣贯80余期,培训了700余家企业的6000多名作业人员、管理人员。
成立10年来,浙江特协积极践行安全“监督员”角色,动员会员企业一起,承担重特大活动安全任务、支撑安全监管、助力提升监管水平。浙江特协主动承接行政许可证后监督检查、鉴定评审,累计完成全省电梯维保单位质量抽查715家,排除安全隐患802项;完成特种设备生产、充装许可单位证后监督检查349家,发现问题1910项;完成现场评审企业512家次,终止评审或开具不符合报告35家次。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