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却不增利
——新能源汽车产业普遍面临的发展困局
□ 本报记者 岳 倩
近日,有网友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爆料:理想汽车将在今年第二季度裁员15%,采用末位淘汰制度。不过,这一消息被理想汽车方面否认。同时,同为新能源行业头部的小鹏汽车也传出人员优化的消息。一名实名认证的小鹏汽车员工在脉脉透露,目前小鹏汽车已开始今年的第二波人员优化。但上述消息的真实性并未得到小鹏汽车方面确认。这种现象在网络上引起关注,不少人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产销均呈现快速增长,行业这么火的情况下,裁员让人无法理解。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卖得好和盈利水平高是两个概念,目前新能源行业仍处于烧钱阶段,虽然交付量屡创新高不断带动了营收规模飙升,但赚钱能力却未必同步上升,车企注重对人工成本的控制也不难理解。
据了解,目前一线车企的电动车企大多处于亏损状态。对于传统车企而言,主要是用老业务养活新业务。也正因如此,不少车企的公开消息中只突出销量和增速,对电动汽车业务的收益鲜做明确。
从只有新能源产品的新势力来看,除了特斯拉,多数在赔钱。以新造车实力“蔚小理”为例,2021财年3家企业营收分别为361亿元、210亿元、270亿元,净亏损分别为40亿元、48.6亿元、3.2亿元。所幸的是,3家车企现金储备较为充足,短期内生存无虞。另外,在注重规模效应的汽车产业,随着交付量水涨船高,3家车企整车毛利率也得到了提升。根据财报,蔚来的整车毛利率达到了20.1%,较2020年上涨7.4个百分点;小鹏汽车的整车毛利率为11.5%,上涨了8个百分点;理想汽车的整车毛利率达到了20.6%,上涨了4.2个百分点。
传统车企方面,刚停掉燃油车业务的比亚迪的利润率也不高。数据显示,2021年燃油车销量14万辆、新能源车销量(包含DM车型)60万辆;营收高达2161亿元,同比上涨38%;净利润仅有40亿元,同比下降34%,利润率只有1.8%;归母利润只有12.55亿元,同比下跌57.5%。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比亚迪产品线较多,而且单车价格不高,虽然比亚迪的产品单价无疑在往上走(2021年平均单价约为15.8万元),但是和特斯拉30万元以上的价格还有一倍差距。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增量不增利,但新能源车的广阔的发展前景却吸引着越来越多车企的加入。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谁能够率先有效提高盈利能力,谁就有望在竞争中取得先机。
《中国质量报》【行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