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美国著名老年问题专家约瑟夫·库格林在其近期出版的《更好的老年》一书中,提出“长寿悖论”观点。他认为,全球范围内,受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健康医疗条件改善等因素影响,人的寿命普遍延长,社会老龄化趋势明显,但是,企业、社会机构、政府部门等可能尚未做好充分准备,难以快速适应长寿时代的各种变化。
“长寿悖论”的典型表现,是老年人的需求得不到重视。在现实场景中,大部分商业机制、消费观念、技术应用等都偏重年轻消费群体,老年群体则或多或少被忽视,因而出现“代际消费差异”等问题。比如,数字化时代,各种产品及服务多以年轻人为主要目标群体,形成以年轻人主导话语权的互联网舆论环境,这导致了老年人真实的数字生活需求常常被误读或被边缘化。就目前市场看,适合老年人用的智能手机乏善可陈,老年信息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能、适老特征和质量水平不足。这就形成所谓的“数字鸿沟”。
不止数字产品,其他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也不丰富,而且质量水平难如人意。有调研机构曾以年龄划分消费人群进行消费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在从40后到00后的7个代际中,满意度得分最低的为年龄最大的40后。他们对“消费供给”和“消费维权”两方面最不满意,显示出老年人消费市场的供给不足,以及老年消费市场的维权困难。而一位老年产业研究专家也曾用“六无”来形容目前老年产品发展的现状——无权威行业标准、无专业行业分类、无知名品牌、无规模化生产基地、无成型商业渠道、无专业交易市场。
老年人的需求得不到重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社会上许多人对老年群体存在一种刻板印象。比如有人想当然地觉得老年人消费能力差。甚至有观点认为,人口老龄化会造成诸多问题,包括经济活动人口的负担加重,以及预算长期失衡,最终成为经济增长的拖累。这样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现在越来越多的经济界人士开始认识到,老年人不但不是社会拖累,还是扩大劳动力、消费和生产市场的新经济增长资源。
时下很火的“银发经济”“银色经济”概念,就是在发现老龄人口积极社会价值后提出的。事实上,从消费水平绝对值看,老年人消费水平高于人均消费水平。重要的是,老年人群体不断有50后、60后新生力量加入,他们不仅有更多积蓄,还具备较高文化素养,懂得应用互联网技术,其消费能力远强于前一代老年人。据国家社科基金《养老消费与养老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测算,到2050年,我国老年用品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0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
现在,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已经意识到“银发经济”的重要意义,大量资本也不断涌入老年用品及服务市场。不过,就目前我国市场上适老产品和服务的实际表现看,“银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还很不均衡、很不充分,尚不能很好覆盖老年群体的现实需求。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企业及相关政府部门仍较为功利,注意力更多聚焦于“银发经济”本身,而缺乏对老年群体的人文关怀视角。
要解决“长寿悖论”问题,推动“银发经济”实现长远发展,必须注重人文关怀,设身处地站在老年人的角度看问题。就老龄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及供需失衡问题而言,解决办法其实并不难找。一方面,老龄产业发展处于初创阶段,亟须建立政策制度体系,以需求为导向,聚焦重点消费品和旅游、健康、家政等服务消费,培育老龄产业重点领域;另一方面,相关企业应针对老年人需求的特殊性、差异性和多样性,准确定位市场,精准细分市场,开发设计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的老龄用品和服务。
人文关怀,核心是共情。我们期待全社会都用心用情关注老人群体,引导他们树立理性健康的消费新理念,推动老年人消费转型升级,让“银发经济”释放出巨大活力,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中国质量报》【观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