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二版>>

莫让“山寨证书”淆乱市场

2022-05-19 11:30:29 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通报称,有关部门查处了两个打着“职业资格”的幌子,以发放“山寨证书”谋取不法利益的网站。其中一个网站以人事考试中心名义发布虚假信息,另一个网站使用“工信部已备案”“官方认证”等欺骗性字样,两者均涉嫌非法销售伪造认定职业资格证书、欺骗考生。目前,两个网站均已被关停。

事实上,这两个网站的违法行为只是当下“山寨证书”乱象的冰山一角。据媒体报道,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机构和单位以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等名义,随意举办培训、评价、发证活动,乱收费、滥发证;一些机构和单位虚假或夸大宣传,假冒权威机构名义组织培训、评价、颁发证书等,社会对此反映强烈。

职业技能培训领域之所以出现“山寨证书”乱象,与当下社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求职焦虑”相关。证书不仅能够向市场释放有关持有者劳动技能水平的信号,还可能反映出持有者的能力、动机等不可观测因素。更进一步讲,证书可以为用人单位提供有效的筛选依据,有助于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扩大对高质量技术技能类服务的需求。正因为证书具有一定的标尺性作用,它对于求职者和用人者而言都很“值钱”。

得益于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各行业人才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多且门槛较低。但随着当下就业市场压力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求职者热衷于考证,认为手里多一份证书,求职时就多一项选择,甚至“为了考证而考证”。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多元发展,新职业版图不断扩张,近年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分批发布了56个新职业,包括碳排放管理员、整理收纳师、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等。这些新职业让不少劳动者学习相关技能,持证上岗的需求与日俱增。

不过,“求职焦虑”和“证书焦虑”也可能引发一些负面问题。劳动力市场具有“柠檬市场”特点,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容易出现“逆向选择”“劣币驱逐良币”的风险。随着“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我国逐渐放宽职业资格门槛,水平评价技能人员职业资格也退出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而新职业尚缺乏统一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机制,符合资质的发证单位和社会机构也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机构和单位“乘虚而入”,进而导致“山寨证书”乱象频出。

“山寨证书”充斥市场,不仅会给求职者带来损失,也会打击其求职热情和信心。更重要的是,“山寨证书”会损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权威性,削弱其衡量职业技术人才的标尺作用,扰乱相关行业人才准入和评价机制。为此,今年3月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进行专项治理,此举将让部分“挂羊头卖狗肉”的培训评价机构现出原形,有效规范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技能类人才评价机制的声誉。

肃清“山寨证书”,除了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最根本的措施是完善相关法规标准,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对于各类技能性职业,特别是新出现的职业,相关部门要做好调查研究,及时发布技能评价标准,消除职业技能标准“空白”和“空窗期”,让不法分子没有空子可钻。同时,各地各部门应从严遴选评价机构,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加强审核监测和监管。相关部门要依法严厉打击职业技能培训领域违法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此外,广大劳动者也要提高鉴别能力,通过正规途径获取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到正规机构参加培训,不轻信“速成”“包过”“挂靠”之类的宣传,对证书合法合规性和含金量做到心中有数。

《中国质量报》【观象台】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集大原高铁内蒙古段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

  • 夜色中的连云港港口集装箱码头灯火通 ...

  • 重庆市铜梁区市场监管局全面展开计量 ...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市场监管局推进 ...

  • 三星堆博物馆文创产品迎来销售热潮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