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徐建华)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以下简称三院)获悉,其下属公司航天惯性自主研发的泥石流地声预警仪日前成功问世,首批应用于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填补了国内近年泥石流地声预警监测研究的空白。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点28万处,其中泥石流占3.5%,实现泥石流的防治和预警,可极大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泥石流监测采样因素一般有雨量、泥位、土壤含水率、次声等,其中雨量、土壤含水率为相关因素,次声所接收的信号通过空气传播,容易产生干扰信号。加入地声后,与次声进行联合预警判断,可以通过监测并掌握其特征值,准确识别并剔除其他环境噪声,提高报警准确率。
然而,当前国内外泥石流地声研究资料相对陈旧,且基本没有可参考数据样本。三院研发团队需要解决的最大难点就是如何在不同背景和场景下,识别不同形态的信号。为此,该研发团队联合北京大学、中科院山地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共同开展地声信号识别和泥石流预警算法攻关。2021年,团队奔赴著名的天然泥石流博物馆——云南蒋家沟泥石流试验场,开展泥石流地声数据采集工作,从信号幅度、特征频率范围与信号持续时长3个维度,结合信号时频域分析等技术,建立泥石流地声信号识别及预警模型,大幅提高了泥石流预警准确率。
据该研发团队介绍,预警仪多用于野外应急抢险的应用场景,具备便携、快速布设、预警实时性和准确性高等特点。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