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安心 也要舒心
深圳智慧农贸市场建设工作动作频频成果丰富
□ 傅江平 许创业
近日,深圳市推出首个智慧农贸平台小程序“盐田智慧菜篮子系统”,将智慧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继续推向纵深。该小程序整合了盐田区9家智慧农贸市场数据,并汇总至菜篮子系统平台,在手机上实现线上买菜、菜价公示、溯源台账公示、检测数据公示、市场巡查、数据分析、盐田美食地图等七大功能。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建民表示,“盐田智慧菜篮子系统”将为深圳智慧农贸建设提供先进经验和样板。
“盐田智慧菜篮子系统”的推出,仅仅只是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今年在农贸市场智慧升级中所推出的众多先进经验中的一项。虽然疫情给深圳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但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在智慧农贸市场建设中依然动作频频。其背后,则是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意欲将深圳市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中的优势做大做强、打造全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新标杆的决心。
在此之前,5月14日,由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宝安局负责推进的宝安智慧农贸软硬件服务项目通过专家验收。宝安智慧农贸解决了传统农贸市场发展滞后、智慧化程度低、运营缺乏规范等问题,通过锁定信息公示标准化、市场管理规范化、监管执法智慧化、一码溯源便利化、掌上农贸人性化“五化”建设标准,有效解决了传统农贸市场存在的多个症结,成果惠及宝安辖区66家农贸市场和百万居民。这是一套复杂却能实现精准监管的系统,包括对宝安区66家农贸市场配置前端硬件设施、传输端VPN网络及网络设备、后端智慧农贸监管平台,涉及两万多个前后端软硬件对接,七大软件系统、83个子系统开发建设、九大系统对接联调,直接服务于8000多个商户的日常经营。
整体上,深圳市目前启用的智慧农贸系统,基本能实时将市场内当日营业额、客流量、畅销商品排行、产品检测报告等信息,直观地向消费者公示。市场还配备了农产品实时检测数据公示平台、市场信息查询终端触摸屏等智慧公示屏幕,使得各类公示信息随处可见、触手可及。
智慧农贸市场的硬件建设是一方面,农贸市场的“软实力”提升同样成果丰富。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从2月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贸市场综合治理测评工作,于4月初实现了第一轮全覆盖。该项测评工作不仅设置了高标准的测评体系,也对农贸市场中现存的问题进行了深度总结,形成点位清单,以便逐一对标推进建设管理。此轮测评分为市场建设、公共厕所、市场管理、智慧农贸4个维度,均包含了系列具体指标。比如涉及公厕指数测评的指标共计有31项评分细则,涉及环卫指数的指标共有16项评分细则,市场建设方面共设置两项二级指标、15项细项指标。而通过严格的测评,农贸市场的薄弱点也一一暴露出来。
市场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是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深圳市农贸市场智慧升级的重要一环。4月28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在福田区召开了首期农贸市场从业人员素质提升线下学习班。线下学习班从实际工作出发,紧扣政策、产业、技术、经营等重点关注内容,针对肉类、水产、蔬菜、杂货店等经营主体责任人,开设绿色发展、品牌创建、风险防控等课程,补齐生产经营短板和弱项,提升农贸从业者技能和素养。根据计划,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今年将对农贸市场从业人员采取“线上+线下”的学习形式,用“互联网+”为农贸市场教学注入活力,搭建的专项线上学习平台、制作的高质量线上课程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局限,帮助农贸市场开办方、经营户利用碎片时间获取农贸经营管理知识。
智慧农贸市场建设是深圳市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为切实改善农贸市场环境,保障人民生活所需,深圳市不仅制定了《深圳市农贸市场综合治理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等多项政策,大力开展农贸市场综合治理工作,更对农贸市场相关经营方进行专项资金补助,使得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真正实现多方共赢。目前,深圳市农批农贸市场的全面升级改造工作基本完成,农贸市场旧貌换新颜,由“脏乱差”市场摇身一变,成为“智慧市场”“放心市场”。
如今,深圳市智慧农贸市场建设工作不仅获得越来越多的深圳市民的认可和支持,更成为越来越多地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参考对象,其标杆形象不断凸显。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深圳市智慧农贸市场建设工作将继续向深水区推进,该局也将充分发挥农贸市场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服务民生作用效能,为深圳市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打造智慧化场景,为民生幸福感不断提升提供新力量。
《中国质量报》【我为群众办实事·一线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