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材料 免填报
海淀区在北京率先实现住所标准化登记
本报讯 (记者 徐建华)近日,海淀区在北京市率先实现住所标准化登记。在这种办理模式下,企业开办无需提交或上传任何材料,通过智慧引导、自主点选、智能匹配即可完成登记。
海淀区住所标准化登记平台上线运行首日即有多户企业“尝鲜”试用,并对改革成效大加赞赏。“其实以前我们就知道办执照已经很方便了,可以全程在线办,没想到居然还能更进一步,只需要点几个选项就能验证房产,连房产证照片都不用上传。我现在用的这个房子的房产证有十几页,疫情防控期间找房主复印签字盖章很麻烦。现在通过这个系统智能填报,这些手续都省了,既安全又便捷,真是让我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什么叫科技便利生活!”作为改革措施的首位体验者,北京乾坤日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申办人吴先生在接受电话回访时感慨地向工作人员表示。
据了解,住所标准化登记是今年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试点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海淀区市场监管局联合海淀区政务服务局、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海淀分局,通过搭建住所标准化登记数据库,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企业住所信息与房产登记信息的自动校验和智能匹配,打造出一种全新的市场主体登记模式,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企业设立登记全程“零材料”。
同时,住所标准化登记还创新建立了住所负面清单管理和登记信息双告知工作机制,确保企业登记事前数据校验和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衔接,保障不动产信息和产权所有人意愿的“双真实”,有效遏制虚假住所登记问题,提升共享共治的能力和水平。此外,通过建立标准化住所(经营场所)数据库,有效整合区域住所资源,通过标准化地址统一公示,可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资源透明度,便于市场主体和群众了解选择,大幅提高市场主体办事便利度和可预期性,降低办事成本。
住所标准化登记以提升便利性、安全性及监管水平为目标,充分发挥部门联动及信息共享作用,达到便利申请、安全审批、公开透明、靶向监管的多赢效果。截至目前,海淀区住所标准化平台已累计纳入房产运营机构(产权方)354个,共覆盖经营性住所1291处,已有近百户企业通过住所标准化登记模式取得营业执照。
据悉,此次住所标准化登记改革是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北京市“放管服”改革精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又一重要举措。与此同时,海淀区还通过全面落实“一照多址”改革、优化连锁企业集中统一登记流程、深入提升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服务效能、优化企业银行线上开户服务、实施市场主体歇业备案制度和全面开展经营范围自主公示试点等多项改革举措,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在稳市场主体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据统计,在各项措施组合发力作用下,2022年1—5月,海淀区新设企业达1.46万户,同比增长82.63%;新设科技型企业8000余户,同比增长75.54%,存量达12.92万户。海淀区科技企业增量、存量及占比均稳居北京市第一位。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