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田”里新事多
——安徽庐江县高标准农田见闻
□ 赵德斌
初夏时节的江淮大地,万物葱茏,生机勃勃。
在安徽省庐江县农村,目之所及,到处是“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
如今,高标准农田和现代农业装备已经挑起“大梁”,让庐江的乡间沃野变成了“聪明田”。智能化农机、遥感卫星、地面感应装置……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勾画出一幅幅“智慧农业”的靓丽画卷,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让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田间满满“科技范儿”
在位于庐江台创园南圩村的安徽喜洋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小麦标准化示范基地,80多公顷小麦已经黄透。“高标准农田种的小麦就是不一样,你看这长得多好。”该公司总经理华胜笑眯眯地说,示范基地的小麦穗数足、穗型大,产量有望超过去年。
放眼望去,基地不仅有一流的农田、水利、路网设施,还配有病虫害监测点、田间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站、物联网监控系统等“硬核装备”,“科技范儿”十足。
据华胜介绍,该公司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周期的不同特点,确定了数据采集标准、时间,利用高清摄像机、智能传感及遥感设备等,实现对地块平整度、土壤墒情、土地肥力、作物长势、病虫害等级分布等情况的识别监测,经大数据分析后,为施肥、灌溉、除草、治虫等提供技术指导。
田间管理“用数据说话”,已成为不少新农人的共识。在庐江县盛桥镇许桥村望湖家庭农场的水稻种植基地,几台旋耕机来回在田里穿梭、翻耕,为接下来单季稻的机插秧做准备。
“高标准农田的建成,大大缩短了作业时间。”农场主张道书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以前农田存在高低不平、层次不一、灌溉困难等问题。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提高了水稻种植的机械化耕作水平,让我们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只见这里的农机与一般农机略显不同,每台旋耕机的机身上都装有一个小小的智能终端和一个摄像头,它们能够详细记录农机的作业面积、轨迹、地块平整度等数据信息。“我不用出门,只要打开手机App,动动手指就能看到旋耕机的耕作层有多深、耕作面积有多大、有无重复和漏耕的信息,干了多少活,干得怎么样,一目了然。”此时,张道书坐在智慧物联网系统监控室,查看着当天的生产进度和农田土壤状况。庐江县农田建设管理科负责人卢昌照说:“最近几年,庐江实现了‘一个平台管农机’,提升了高标准农田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耕作方式。”
田变智慧人变“懒”
高标准农田、农机应用、科技增收,现代农业生产的新亮点让人目不暇接。眼下,正值单季稻播种季节,在庐江县龙桥镇浮槐村种粮大户倪晋龙流转的高标准农田里,一架植保无人机在水田上空盘旋,实施水稻直播作业。
飞手调试好无人机的各项参数后,便将提前浸泡好的稻种倒进种盒内,伴随着急速的“嗡嗡”声,无人机腾空而起,按照既定航线在农田上空往返播种,所经之处,一粒粒种子均匀地播撒在稻田里。
“使用无人机水稻直播技术,播撒均匀,效率也高,一架无人机一天可飞播20多公顷,确保了水稻播种按时足额完成。”倪晋龙乐呵呵地说,如今他承租的大部分农田都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种植,提高了田间作业效率。
为把田种好,近年来,倪晋龙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了解市场动态,学习先进技术,用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种粮手段,闯出一条致富新路子。如今,他的种粮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
据了解,智慧农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贯穿了农业生产“耕种管收”各大环节,为农户提供智能、高效、经济的生产工具和数据服务,也帮助种粮大户解决劳动力成本高、生产管理粗放等问题,推动实现真正的无人化农业生产管理,让农民“偷懒”也能迎来大丰收。
庐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浩深有体会地说:“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接下来,庐江县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全面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同时,加快推进农机装备转型升级,促进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强劲支撑,让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