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对新时代质量新闻宣传工作的思考

2022-06-29 15:06:25 中国质量报

大有可为 顺势而为

——对新时代质量新闻宣传工作的思考

□ 孙 圆

“未来的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这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的预言。如今,对质量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追求和创造高质量,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特点。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因素。

小到日用百货,大到国家建设,在“质量”成为关键词和高频词的新时代,人们对于一切有关质量的资讯、信息获得的需求感和迫切感日益提高。如此,质量新闻宣传必定不可少,质量新闻宣传阵地建设也更加重要。尤其是在建设质量强国的大背景下,在加速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践的“双语境”下,探索质量新闻宣传新路径,是作为质量新闻工作者需要面对和应该思考的问题。因为只有通过借助丰富且多样化的传播手段,不断提升质量新闻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将质量新闻宣传主阵地建设好,才能在广大受众、政府和企业之间起到积极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一个有益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沟通平台;也才能大力讲好质量新闻领域故事、传播主流质量声音,让国家对于质量工作的政策方针更加深入人心,推进质量强国目标的实现。

一、建设质量强国的背景下,质量新闻大有可为

质量是兴国之道、富国之本、强国之策。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围绕高质量发展,中国质量(上海)大会召开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方针政策,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对质量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论述,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021年,“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议还首次提出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新时代新使命、新时代新发展。随着我国对质量建设的日益重视,质量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对质量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质量新闻宣传工作必须紧贴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为质量建设鼓与呼,为美好生活奔与走。

在此背景下,质量新闻大有可为,它可以成为具有建设性的舆论场,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减压阀。我国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社会监督的重要力量,要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报道,积极发挥新闻引导作用,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质量新闻媒体也应如此。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下,作为承担着一定社会责任的质量新闻更要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针对更好满足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多样化需求,更加聚焦平衡发展和结构优化,更加关注市场各领域的需求变化。

质量新闻宣传可以通过引导舆论,弘扬社会主义质量建设的显著成就、质量事业发展的积极成效,宣传群众对于高质量生活的需求,在受众中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合力,从而调动全社会质量建设热情,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质量 人人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

同时,质量新闻宣传可以从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产品质量问题入手,建构正确、全面、客观、公正的“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关于现实世界的真实重构,从而帮助人们了解和把握现实世界,避免各种产品“恐慌论”,消除人们的不安和焦虑。质量新闻也能利用社会“软力量”巧妙监管产品质量,协调解决社会矛盾,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质量认知,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减压阀,成为推动产业行业质量提升的助推器,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二、加速融合的时代步伐中,质量新闻要顺势而为

2020年,《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吹响了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动员令”。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是党中央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信息化趋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摆在新闻媒体面前的一道时代考题。

如何借助媒体深度融合的契机,在建设质量强国背景下,做好质量新闻宣传工作,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转身为新型的主流媒体,是质量新闻工作者面对的挑战。

质量新闻要顺势而为,要找准定位、精准作为。

新闻传播领域学者喻国明说过,要根据时代发展或领域发展的“基本问题单”自觉地定制传播产品。只有这种为社会急需的资讯产品,才有可能“击中社会绷得最紧的那根弦”,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早期,质量新闻多以产品质量或是行业普遍多发负面问题入手,从消费角度出发,以曝光、批评性文章为主,在回应社会关切,在打击假冒伪劣、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而在社会和群众中产生了一定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如今,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在建设质量强国的大背景下,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下,质量新闻宣传也要遵循时代的发展,列出自己的“基本问题单”,找准自我定位,推出专有的定制传播产品。只有清单明了、定位准了,质量新闻的内容创作才会紧扣时代脉搏,才会精准呼应群众关切,才会在广阔的市场监管领域有所作为。如此定位下,即便是由一些突发的质量安全事件引发的监督性报道,也要讲求时、效、度的统一,而不是单一为了时效、流量、机构利益等而不顾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问题获得正向解决的可能性。

质量新闻要顺势而为,要创新形式、服务群众。

媒体深度融合必须实现的一个目标,就是高效率高质量向群众传达主流价值观,并高效率高质量反馈群众的心声。在建设质量强国的征途中,在质量越来越成为社会的核心话题和高频议题的今天,群众对于相关政策的了解度、对职能部门的关注度,以及对质量问题的认知度都有了更高的需求,而社会发展不均衡的现实决定着群众的心声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次性。质量新闻服务群众要有更广泛的包容面,既要关注绝大多数人的声音,又要善于打捞沉没的声音,比如基层群众对于市场政策、产品质量安全等个体化的诉求能否得到合理的满足,这些都可能影响人民幸福感的获得以及社会的稳定团结等。

这些看似细微的诉求需要通过渠道获得释放和解决,而媒体深度融合恰恰提供了这种可能性。在媒体一体化的今天,由于各种应用程序的扩展,使得数据的传递时间大大缩短,传播效率大大提高,可以在短时间内传递出社会急需的政策解读、质量资讯、消费信息,及时有效回应社会热点焦点。在每个人都是新闻记者的今天,人人都可以是质量新闻的制作者、传播者,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提高了质量新闻传播的效率和参与程度。而且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其更容易接近受众的手段和方式,加强了信息双方的互动,使群众表达和沟通的渠道更为便捷且畅通。

有鉴于此,质量新闻媒体必须转变思路、广开言路,借助媒体深度融合的契机,积极投身于媒体深度融合的探索和实践中,寻求新的发展可能。要提升传统操作水平,通过积极创建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型传播载体,进行形式改变,以形式改变带动关注方式的改变。同时,利用新媒体“放大镜”的作用,承担好服务群众各种需求的责任,有效地推动质量新闻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营造“质量与我们在一起”的宣传氛围,在服务群众中求发展。

同时,要顺应媒体格局改变以及受众阅读习惯的变化,在质量新闻内容的表现和传达上要适应受众的视听需要,要以更加接地气、冒热气的内容创作吸引到更多群体的关注。比如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或者深入浅出的科普情景剧等,从而拉升他们的参与度,其间和受众形成良好且长效的互动,增加受众黏性,使其成为质量新闻宣传链条上的一分子,从而扩大质量新闻宣传的社会影响力,有效提升传播力。

(作者单位:中国质量报刊社)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市场监管局练市分 ...

  • 辽宁省锦州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安全用 ...

  • 浙江中铁装备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的盾构 ...

  • 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断提速

  • 画展打卡!感受甘肃本土油画家笔下的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