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出来的好评还灵吗
专家称对“好评返现”现象应加强社会共治
□ 本报实习记者 贾润梅
“刷”出来的好评,还能蒙得了消费者吗?
“网购刚兴起时,商品评价里好评、差评都有,如今差评却难得一见,几乎店店皆五星,令人唏嘘。”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居民杨女士向记者感慨道,“有些好评语一看就是‘刷’出来的,经常网购的人一眼就能识破。”
还有消费者调侃:“以前网购是从众多商品里挑选质量好的商品,现在网购是从众多‘好评’里面找真实评价。”
在电商经济兴起之初,消费者的真实评价被视为“用户生产内容”(UGC),很多消费者正是依据他人评价,对商品特性有了更全面、真实的了解。“如果评价中差评所占比例较高,那么即便原本心仪那件商品,我也会再去找评分比较高的店铺购买同类商品。”北京市丰台区谢女士说,一直以来,商品的评价是她判断货品质量和商家服务的重要参考。
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迫于竞争压力,部分商家选择“刷”好评。天津市武清区一位从事手工制鞋的商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刷”好评主要为了提升消费者评论参与度,“现在的消费者购物经验丰富了,也经常‘货比三家’,如果某件商品下面没有评论,大家一般都不会下单。”
存在并不意味着合理,商家对好评的需求不意味着“刷”好评便合理。“‘刷’好评诱导消费者作出与实际商品、服务水平情况不一致的评价,破坏了电商经济评价体系的正常运作,并且导致原本正常诚信经营的商家也不得不参与‘刷’好评的恶性竞争,这极有可能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说。
“刷”好评现象之所以屡禁不绝,还在于平台常常“另有办法”。据了解,此前淘宝、京东推出“问大家”“问答”功能为消费者提供商品详情参考。“问大家”“问答”功能的初衷是让买家帮助买家,解决消费者的购前决策问题。消费者可以通过“问大家”“问答”进行提问,系统会随机邀请已经购买过该商品的消费者来回答问题。
记者注意到,虽说“问大家”“问答”功能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比如说消费者真正想了解的某些问题,不一定有用户进行回答;用户回答的问题,消费者并不一定关注。而消费者提出的问题,短则数小时,长则十几天才能够得到热心用户的回答,在这期间,消费者可能已经转向下一家店铺下单了。
在采访过程中,有消费者向记者透露,其经常跨平台搜索相关商品。“尤其在购买美妆产品时,只看买家评论远远不够,还会在微博、B站等平台搜一搜,参考一下博主分享的实物图。”热爱网购的刘女士感慨,每次检索各种商品确实费时费力费心思。
而当下,多途径甄别、跨平台搜索,已经让消费者不再盲目相信商家的“好评”了。相关专家表示,“刷”好评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扰乱了电商行业正常交易秩序。
如何遏制“刷”好评现象?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要想抑制“刷”好评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联动来解决。首先,有关部门要落实好新《电子商务法》规定,对电子商务经营者以虚假宣传、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侵害消费者知情权的行为及时依法打击;其次,平台层面也要表明态度,坚决反对商家“刷”好评,对于商家出现的“刷量”行为进行严厉惩罚;再次,外部力量包括消协、社会组织、专业机构、广大用户,在抑制电商平台“刷”好评现象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需要通过监管部门、电商平台和社会各界密切配合,才能更全面地对“刷”好评行为进行监督治理。
相关链接
“好评返现”,是指消费者在完成网购交易后给予卖家好评,并将好评截图发给卖家,卖家随后向消费者返还少量现金或购物优惠券,这种行为广泛存在于电商平台及许多本地服务平台。
“刷单炒信”,是指在电商平台上,一些不良卖家为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获取更多交易机会,寻找“刷手”进行虚假交易,以不正当方式提高商品销量、用户好评度和店铺信誉的行为。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