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生准入”服务又好又快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聚焦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做好“三个服务”(上)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日前,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管局接到赵先生的电话:“我们想在丰台区成立一家名叫‘中铁建工集团第一建设有限公司’的企业,这个名称需要现场办理吗?后续登记注册该如何办理呢?”
“您可以直接通过市场监管总局名称申报系统提交企业名称申请。名称申报通过后,您就可以直接登录北京市‘e窗通’平台申请企业登记,整个流程全部网上办理即可。”丰台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和指导。
随后,赵先生在丰台科技园区登记注册分中心拿到了营业执照。他感慨地说:“现在真是太方便了,几年前,像我这样的情况需要先去市场监管总局申请,通过以后还要拿到北京落地,万一重名了就会很麻烦,所有流程都得重来一遍。现在系统对接了,名称申报非常方便,登记环节也很便利,现在企业登记服务真是又快又好。有这样的服务,我们对在北京发展更有信心了。”
今年1至6月,北京市不含行政区划名称处理量为6441件,占全国处理总量的25%,居全国首位。北京作为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始终坚持以首善标准深化市场准入改革,降低准入门槛,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自2018年起,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受市场监管总局委托,率先开展不含行政区划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试点,建立智能化申报,清单式、闭环式管理的工作体系。自主申报全程网办,申报效率大幅提升。申请人可直接通过市场监管总局名称申报系统提交企业名称,依托智能化比对规则,推广信用承诺,赋予申请人更大的自主权,大幅释放名称资源。
一正一负“两张清单”,放出活力管出公平。一张“正面清单”畅通新兴行业申报渠道,目前已纳入新兴行业规范行业用语270余条,为新业态、新模式顺利落地保驾护航。一张“负面清单”完善简明易行的禁限用字词规则,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容易使公众受骗或产生误解的字词及时纳入负面清单动态管理,引导和规范企业依法使用名称。在事中审查环节,重点关注企业名称是否存在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等情形,避免利用名称夸大企业实力、规模或暗示从事相关业务,误导欺骗公众。同时,强化事后救济,1至6月,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依法处理企业名称争议20余件,对冒牌知名医院、冒用“大学”“学院”名称等不适宜企业名称依法进行纠正,营造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
畅通不含行政区划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渠道,打通快速准入第一关,是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智慧赋能、确保市场主体“准生准入”服务又好又快生动写照。今年以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围绕“创新+活力”新一轮优化营商改革,围绕市场主体诞生、发展、退出全生命周期,持续深化改革、优化服务,为市场主体“自由出生”、规范健康成长、有序退出营造便捷规范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住所登记是开办企业的关键环节。今年,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了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登记改革。依托“e窗通”服务平台和区块链技术,企业申请登记时房产登记信息和住所使用证明可自动生成不可篡改的区块链存证证书,系统自动调取存证证书,代替传统模式下的房产证明、使用证明、委托协议等纸质材料,申请人自主承诺住所真实、合法、有效,即可办理营业执照和变更登记,无需提交任何证明材料,真正实现住所登记“零材料”。
4月27日,率先试点的海淀区住所标准化登记平台正式上线,运行首日即有多户企业“尝鲜”试用。首位体验者北京乾坤日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申办人吴先生表示:“其实以前就知道办执照已经很方便了,可以全程在线办,没想到居然还能更进一步,只需要点几个选项就能验证房产,连房产证照片都不用上传了。我现在用的这个房子光房产证就有十几页,疫情防控期间找房主复印签字盖章让我很头疼。现在通过这个系统智能填报,这些手续都省了,既安全又便捷,真是让我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什么叫科技便利生活。”
该局还在市场监管总局经营范围规范表述目录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北京市特色地域文化,自主细化梳理形成北京特色经营活动规范条目库,供市场主体点选。经营范围自主公示全程无需经登记机关批准审核,充分尊重市场主体自治意愿,充分展示企业个性化产品、推广特色服务和宣传品牌特色。6月2日,北京便宜坊烤鸭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北京壹条龙清真餐饮有限公司前门店在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公示了“铜锅涮肉”“芝麻酱糖饼”“油饼”等7项特色经营活动,成为全国首家使用经营范围规范条目自主公示特色经营活动的企业。
下一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探索实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华传统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经营事项自主公示,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