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实施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新规
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在深圳成功完成首次“上路”测试
本报讯 (傅江平 许创业)8月1日,在深圳福田区CBD路段,一辆无人驾驶的汽车在城市道路上平稳流畅地行驶着,自动旋转的方向盘异常吸睛。在21公里的测试路段,该自动驾驶汽车准确地识别了红绿灯、临时障碍物等多种道路情况,应对了城市快速路段、施工路段、多车道汇流等路况,最终成功完成“上路”测试。
当天,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此次路测也成为我国首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法规正式生效后,首次用L4级自动驾驶前装方案汽车进行全无人自动驾驶的道路测试。《条例》对智能网联汽车从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到准入登记、使用管理、交通违法及事故处理、法律责任等进行了全链条立法。
近年来,汽车产业发展变革趋势日趋明显,智能化是汽车产业竞争的焦点之一,其中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处于核心位置。目前,国内汽车生产制造、互联网信息等产业都在发力智能汽车竞争新赛道,各界一直呼吁同步更新政策法规,以推动智能汽车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在自动驾驶落地测试上,深圳积累了丰富经验。截至今年3月,深圳全域已经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145公里,累计发放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牌照493张。全球首个5G+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港口也在深圳落地。南山、福田、坪山等主要区域,均落地RoboTaxi、自动驾驶小巴,低速自动驾驶车辆的测试。
而在产业积累方面,深圳具备深厚技术积累和产业集群,汇聚了一批头部企业如华为、比亚迪、元戎启行等,覆盖三电系统、自动驾驶、芯片、数字座舱以及各类传感器等领域。根据《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到2025年,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营业收入将达到2000亿元。
据了解,此次测试使用的车辆是元戎启行与车企合作大规模量产的“原型”车,其外观与市面的普通汽车几乎没有差别,车身却藏有玄机——传感器全部嵌入车身,完全不同于头顶“大花盆”的传统自动驾驶车辆。该全无人自动驾驶汽车在自动驾驶系统的算法能力和工程能力上实现了阶段性突破,车辆配备的硬件和软件均通过了车规级标准。即使车辆遇到难以解决的长尾场景,系统会及时提醒云端保障平台接管车辆或基于不同场景对车辆进行安全制动。
先进技术的加持,让该车可以针对实时路况做到随机应变。比如,在测试中,遇到狭窄的道路,该车与两辆逆行并装载着庞大塑料泡沫的电动车“狭路相逢”。而它的感知系统提前识别了周围车辆“异常”,并根据逆行车辆的移动方向和速度,调整自身速度,安全通过。面对突如其来横穿马路的行人时,该车也能系统预判行人行为,及时踩下刹车,礼让行人。从整体表现来看,车辆行驶平稳。预计2025年,以该车为原型的量产自动驾驶汽车将开始大规模入市。
去年起,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启动智能网联汽车立法,经过多次审议,《条例》于今年6月获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条例》规定,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可以不具有人工驾驶模式和相应装置,不配备驾驶人,在交通主管部门划定的区域、路段行驶。元戎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条例》的推出有利于自动驾驶企业的商业化落地。这让自动驾驶企业可以在深圳进行“主驾无人”的公开道路测试,让企业能够更快完成“无人化”领域的技术攻坚,向外界展示无人驾驶的商业价值。
《条例》对无人驾驶产生的交通违法和事故处理作出了明确规定。有驾驶人的自动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自动驾驶汽车一方责任的,由驾驶人承担赔偿责任;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在无驾驶人期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自动驾驶汽车一方责任的,由车辆所有人、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