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效率 优技术 解难题
福建省质检院食品检验研究所发挥技术优势为食品安全提供科学检验手段
□ 魏晓燕 江 岱
近年来,福建省质检院食品检验研究所(以下简称为食品所)积极履行食品安全检验职责,始终坚守在食品安全检验第一线,通过提效率、优技术、解难题为食品安全提供科学手段,为福建食品产业、企业提供系统性服务。
食品工业在福建省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2021年福建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2368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实现营业收入达6660.48亿元。面对庞大的食品产业市场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活需要,提供科学检验手段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不可或缺。
对此,食品所围绕提效率,聚焦食品安全检验工作任务精准发力。为保障检验任务高效完成,食品所不断改进,缩短检验周期,将窗口委托业务从原来的15个工作日,统一缩短为12天;将茶叶检验周期由12天缩短到3-5天,茶叶快筛3天出报告,委托量同期增长85%。为了保障民生用奶的“天天权威检测”,生鲜乳3天即出报告。面对抽样难题,食品所自建抽样查重小程序,与任务系统对接,避免无效抽样,抽样效率提高8%。同时,该所还积极与12个省份本级抽检机构签订协议,委托抽样,大大节约出差成本和人员成本。
同时,食品所还立足岗位科技创新,大大提高检验效率。他们改进水分灰分仪等仪器软件,实现远程操作、自动分析,可实时监测,避免数据手工录入错误的同时提高效率;改造液相质谱进样模块,实现双柱切换,缩短走样时间25%;利用农产品快速前处理仪器将农残样品8个前处理步骤减至仅需人为操作两步;通过与AB公司沟通协商,争取到AB 5500仪器脱机软件,实现两人同时处理数据,提高效率50%;通过添置蠕动泵液体定量分装机,用于检验平板制备,提高效率20%。
为了进一步提高食品抽检效率,增大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力度,食品所夯实软硬件基础,推进实验室建设,稳步开展科研工作,推动“检研”双轮驱动。
在提升自身能力建设方面,食品所完成2次CMA扩项评审,共计167项;完成CMA标准变更2次,涉及10个标准46个项目;参加17项能力验证,收到满意结果18份;完成企业饲料验证报告2份。为配合政府监管需求,食品所第一时间对甜菜红苷、异甜菜红苷、曲美他嗪和低聚半乳糖(离子色谱法)这几类项目进行方法开发和验证,编制了作业指导书,及时补短板、填空白。按照内部质控工作计划,完成质控2916批次,涉及4729项次,有效保证了检验数据准确性。
食品所还加大检测仪器设备的投入,增加了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仪、微波消解仪、高通量平行浓缩仪等设备数量,正在进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凝胶色谱-气相色谱串联质谱、高分辨液质联用仪等设备采购的论证招标工作。此外,该所还协调推进LIMS系统各环节的建设工作,导入最新版本的CMA资质表,对标准库和项目库进行复核,按计划开展双系统并线测试工作,针对各个模块进行测试,不断提出意见反馈,优化相关功能,修复存在的软件漏洞,为LIMS的正式上线稳步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在科研工作方面,食品所牵头的《茶叶中溴甲烷残留量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茶叶中毒菌酚、戊硝酚和消螨酚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茶叶中烯虫乙酯、烯虫炔酯、格螨酯、氟除草醚、草枯醚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等3项海峡两岸茶业团体标准获批立项并成功召开启动会。今年上半年,食品所共申报化妆品国家标准3项、发明专利3项、总局课题1项,发表科技论文13篇,完成2项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重点项目的验收工作。食品所撰写的《低氟砖茶的推广普及工作初见成效》在食安抽检监测报告编制启动会上受到了点名表扬。
此外,食品所还深入福建顶津食品有限公司、福建武夷山水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明一国际营养品集团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开展技术诊断12个,解决技术难题50个,并为厦门燕之屋丝浓食品有限公司、金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武夷星等62家企业开展线上诊断58次,开展线上培训或咨询102次,解决问题108个,受到企业欢迎。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