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化”联动打造“浙江模式”
浙江助力食品小作坊高质量发展有实招见成效
本报讯 (记者 曹吉根)记者从浙江省食品小作坊“五化”工作暨卤肉食品安全监管“一件事”集成改革现场会获悉,今年浙江省启动食品小作坊“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构建标准化建设、园区化管理、文旅化融合、数字化监管、阳光化共治(简称“五化”)工作体系,开展“千企万坊”帮扶服务,助力食品小作坊质量提升、富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浙江全省食品小作坊主体数量突破1.5万家,有1500余家小作坊实施“5S”现场管理,还形成诸暨同山烧、义乌红糖、奉化千层饼等一批响当当的品牌,带动数万人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提升行动充分发挥标准的支撑引领作用。通过制定一看就懂的“正面清单”“负面清单”,让食品小作坊明明白白生产、监管者明明白白监管。浙江大力推进食品小作坊实施“车间革命”,按照“5S”现场管理指南进行建设,按照《食品小作坊通用卫生规范》地方标准落实原辅料采购、生产加工过程控制、产品包装贮存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提升行动深化食品小作坊加工集聚区规范化建设,明确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要求,共计建成20余个食品小作坊加工集聚区。依托集聚区建设“共享实验室”“品牌指导站”“专家服务点”等配套设施,建立统一的原料采购、食品检验、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全链条服务。集聚区还承担部分公共治理职能,统一管理食品小作坊的进货查验、出厂检验、定期自查等行为。
提升行动应用数字化监管,打造食品小作坊监管的“数字神探”场景,构建“智能感知—在线督办—隐患排除”的闭环管控机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丽水开展食品小作坊数字化监管场景建设试点,推动食品安全风险由“人盯”向“数管”转变。象山率先启动卤肉“一件事”改革,荣获2021年度浙江省市场监管系统改革创新优秀实践。
提升行动推动阳光化共治达到新水平。引导食品小作坊通过视频实时监控、玻璃橱窗展示、电子数据播放等形式,公开信息,展示生产加工情况,让消费者明白消费。强化“公示即监管”意识,依法公开监督检查结果、产品抽检情况、违法行为查处等信息,倒逼生产条件差、产品质量劣的食品小作坊“退出市场。
提升行动鼓励小作坊的文旅化融合,挖掘地方特色,深化“坊文”“坊旅”融合,打造集文化传承、现场参观、休闲购物等为一体的沉浸式食品小作坊,建设集特色美食、农事体验、休闲旅游、交流研学等为一体的食品小作坊特色村(街区),打响“百县千坊”美食品牌,让传统食品小作坊“老树发新枝”,让食品小作坊产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桐庐、松阳等地运用“1+N”、“建筑+产业+综合体”集聚模式,打造集传统食品加工、文化活动传承、休闲观光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食品小作坊综合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经过品牌化、文旅化后的食品小作坊,产品销量提高约20%,售价高于同类产品约15%,“共富”带动效应进一步凸显。
食品小作坊,具有联系千家万户、事关社会民生、承载乡愁情感、助力增收致富等多重价值意义。近年来,浙江省市场监管部门一直把小作坊监管提升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先后出台了两个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9月,该局又争取市场监管总局批复浙江开展食品小作坊综合治理改革试点,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