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实习记者 贾润梅 本报记者 孙 圆
一部电视剧让一个小镇声名鹊起。一并火了的,还有葡萄酒、枸杞和滩羊,甚至西海固方言。
马得福骑着自行车在黄土漫天的大地上穿行;十几岁的孩子们,狂奔着追赶呼啸而来的火车;年长的老农,趴在土地旁,视青色麦苗为生命之源,为干渠通水而欢呼……贫困的生活虽心酸束手无措,但黄土地上的人们却如斯坚韧。大多数人熟知闽宁镇,都是通过去年这部脱贫攻坚剧《山海情》了解的。
闽宁镇是一个真实的地方,《山海情》里的故事也是一段真实的过往。闽宁镇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一个移民示范区,上世纪90年代初,这里还是片未开发的荒土,来自宁夏西海固山区的贫困群众迁居至此。1996年,福建开始对口帮扶宁夏,东南大海牵手西北大山,扶贫产业在这个由两地名字命名的地方加速发展。
近日,本报记者在宁夏永宁县闽宁镇采访时获悉,26年后,“闽宁模式”已然让这里破茧化蝶。今年5月16日,西海固地区全部“摘帽”,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永宁县市场监管局局长李岳峰告诉记者,如今特色种植养殖、纺织制造、葡萄酒酿造、文化旅游等产业在闽宁镇遍地开花,枸杞、大枣为主的庭院经济、个体经营户也多了起来,闽宁镇走上了特色小镇发展之路。“市场监管部门给予了全力以赴的支持!”他自豪地说。
沿着贺兰山东麓的景观公路一路行驶,百里长廊、风景如画,一片片种植基地绿意涌动,一个个酒庄指示牌从眼前掠过,显示出在这片土地上葡萄酒产业的勃勃生机。记者走进立兰酒庄和贺兰红酒庄,目之所及,尽是葡萄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中,显得格外壮观。宁夏市场监管厅食品生产处处长霍强介绍,真没想到,过去不宜生存的干沙滩,竟是全世界最适合种植葡萄的地区之一,这些年,两个酒庄征战各大国际葡萄酒大赛,获奖无数。“在福建人民的大力帮助下,这里已变成了‘金沙滩’”。
“《山海情》里的董事长办公室,剧组借用的就是我们董事长的办公室。”立兰酒庄董事长助理马成云激动地和记者分享,“我们十分配合剧组进行拍摄!”
一部《山海情》,让身处闽宁镇的社会资源迎来东风。靠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葡萄酒产业、民宿民俗、观光农业、影视拍摄、红色旅游等资源因《山海情》串联在一起,掀起了新一轮文旅资源抱团发展、全域发力的序幕。电视剧结局,黄轩饰演的马得福向世界推介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拍摄地立兰酒庄、贺兰红酒庄也成了网红打卡地。
“《山海情》对我们而言是一个新的机遇。”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助理马永明说,随着《山海情》热播,众多影视剧组也将拍摄地瞄准闽宁镇,由宁夏贺兰红酒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宁夏贺兰红酒庄建设项目可以为剧组提供周全的食宿服务、拍摄场地,新剧场的设计建设也将带来全新的民俗文艺表演。
闽宁镇特色小吃也被不少企业张罗进网,油饼、包子、椒麻鸡、辣条、红酒、牛羊肉都被“网”进了《山海情》IP品牌中。记者了解到,以《山海情》电视剧为线,永宁县还推出了山海情旅行攻略、山海情特色菜肴、山海情礼盒等诸多IP品牌。永宁县农业农村局、永宁县商投局、永宁县文旅局、闽宁镇政府等多个部门已明确了责任分工,全县上下形成合力开发《山海情》IP品牌。
卖饼子的、养蜂的、卖小吃的,随着电视剧热播,当地居民挂起秀儿养蜂、水花杂食店、李大有饼子店的牌子……在通往闽宁文化大院的沿路,很多勤劳致富的移民将《山海情》剧组送给他的道具回归原位。“《山海情》大剧终了,闽宁镇东西协作对口扶贫的故事也火了。我们有责任保留这段记忆。”一位居民说道。
人变多了,市场活了,重点监管、精确监管也要紧随其后。今年以来,从加强旅游景区、大型商超、农贸市场和网络食品销售安全监管,到积极开展“双创”工作(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域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闽宁镇市场监管所全面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完善食品市场准入机制,定期对餐饮服务单位、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小作坊进行检查。受理各类投诉举报24起,处理完成47起,解答消费咨询42余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元。“闽宁镇‘火’了,我们的监管工作要做得更好,让来闽宁镇的游客不虚此行。”闽宁镇市场监管所所长祁天武说。
从一个小数字也许就能看出闽宁镇美好的未来正在徐徐展开:过去一年里,这个镇市场主体增长了580多个。其中不少是福建客商兴办的。新的山海情正在上演。
《中国质量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