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研制标准176项 在多个领域填补空白
湖北省标质院以标准引领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
□ 吴 焱 谢萍慧 本报记者 张 华
“《发动机飞轮齿圈技术条件》《发动机飞轮总成技术条件》和《汽车发动机柔性飞轮总成技术条件》3项标准已于今年5月发布实施。”8月23日,湖北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3项团体标准是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以下简称湖北省标质院)、湖北六和天轮机械有限公司等单位历时两年研制的,填补了湖北省在汽车发动机飞轮齿圈总成生产检测方面的标准空白。到今年年底,湖北省飞轮齿圈行业将实现总产量200万件,预计可增加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
“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在标准化领域的技术优势,不断深化标准供给侧改革,从标准制修订、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试点、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不断增强标准技术有效供给,为现代产业集群提供基础性、引领性的技术支撑,形成了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各层级标准,助力全省优势产业抢占技术制高点,增强核心竞争力,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湖北省标质院院长陈炎明说。
二氯硅烷和四氯化硅是微电子、光电子元件、半导体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特殊电子气体,多年来长期依赖于进口,成为制约“中国芯”的因素之一。2014-2015年,湖北晶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晶星)自主研发出电子工业用四氯化硅和二氯硅烷,但因国内无相应标准,无法通过检测认证并获得“市场通行证”,只能先出口日本,在日本检验认定后,贴上日本标签,再从日本出口到中国销售。面对尴尬的“出口转内销”,湖北省标质院与湖北晶星联合攻关,历时3年研制出《电子工业用二氯硅烷》《电子工业用四氯化硅》两项国家标准,并于2020年7月,由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填补了我国在半导体原材料生产工艺和分析检测技术的空白,改变了我国部分电子化学品长期依赖进口的现状,加快了电子化学品国产化的进程,并每年可为我国进口二氯硅烷和四氯化硅节约95亿元。
作为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湖北“光芯屏端网”产业规模已近万亿元,成为引领全球光电子产业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我们聚焦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在激光及光通信领域,联合华工激光、锐科激光、国网南瑞等多家企业,积极主导研制3项激光器相关国际标准。其中,《工业用光纤激光器参数要求和测试方法》《高功率工业激光系统激光传输安全技术规范》两项标准已发布。前者成为我国激光产品类首个国际标准,后者填补了我国激光企业在国际安全标准领域话语权的空白,为我国激光产业占领国际标准制高点奠定了良好基础。”湖北省标质院国际标准化研究所所长陈琼介绍说,目前,湖北省标质院正与相关单位加紧研制《公共设施远程除异物激光器测试规范》,形成了激光产业组团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引领效应。
香菇是随州市富民强市的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由于缺乏标准体系支撑,随州香菇精深加工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品牌竞争力不强、出口通关不畅等问题矛盾日益突出。为提升随州香菇产品质量,擦亮随州香菇品牌,解决出口无统一执行标准的问题,2021年2月,湖北省标质院积极响应,与随州市香菇企业共同研制的《香菇酱》《香菇浓缩汁》两项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填补了国内该领域团体标准的空白。目前,随州香菇深加工产品出口1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突破5亿美元,成为湖北省现代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3年来,湖北省标质院共研制标准176项,其中,国家、行业标准39项、地方标准113项、团体标准24项,支撑2个国际级、24个国家级、44个省级标准化试点建设。在激光和深隧工程等领域填补了湖北主导国际标准的空白。
《中国质量报》【市场监管服务现代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