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网语云:“三人行,必有近视眼。”这并非玩笑。北京大学国内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近视人口达到7亿人,患病率高达50%。其中,5岁到15岁儿童青少年群体的近视患病率达到77.42%。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居高不下,会降低我国未来的人口素质与国民健康素质。
庞大的近视人口数量意味着一个巨大的视力矫正市场。中国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2年,我国视力矫正行业市场年均增速达到12%,预计2022年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920亿元,到2025年或将达到2700亿元。有市场就有获利机会,也就有投机者乱入。而目前国内视力矫正市场就有不少投机者,他们已把市场搅乱。
近日,有媒体就近视问题对中小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交平台是受访家长获取近视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83.6%的受访家长感到现在声称能“治愈近视”的虚假营销现象普遍,83.7%的受访家长认为近视防控虚假营销是儿童青少年护眼之路上的一大“拦路虎”。前不久,市场监管总局等3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校园视力检测与近视防控相关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从严查处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度数修复”等误导性表述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进行营销宣传的行为。
近视可防、可控、可矫正,但不可治愈,这是目前医学界的基本认知。眼球的屈光状态由角膜曲率、眼轴、晶状体三者的不同组合变化决定。只要上述三者的生物学形态参数不变,近视就不会变化。人出现近视,实际上是由于眼睛眼轴变长所致。一旦发生这种变化,就很难再变回来。世界范围内近视矫正的临床经验表明,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彻底治愈近视,包括手术矫正。目前国内市场存在的诸多号称可以矫正视力的方法,没有任何一种可以改变眼睛的屈光状态,因而不能治疗近视。
面对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问题,做好前期预防是关键。眼科专家的建议是,儿童青少年尚未发生近视,要积极预防;已经近视的要尽早发现,科学控制近视进展,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的要早期发现严重基础并发症迹象,及时干预,避免严重视力损害和失明。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养成科学用眼习惯,对过度用眼行为适当干预,定期去正规医疗场所咨询检查。若一旦出现真性近视,目前唯一的办法是矫正,比如佩戴近视眼镜、角膜塑形镜、角膜接触镜等。
尽管医学已有定论,但仍有许多人相信一些不正规视力矫正机构和商家的宣传,吃亏上当。近视矫正市场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大多数消费者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容易被商家忽悠,以至于有的从业者把这个行业称为“傻瓜式行业”。这也意味着这个行业门槛很低,不少人只是购进一些相关设备,租一个门脸,请一个有执业资格的医生撑撑场面,拿到有关部门的审批就开业了。
视力矫正市场乱象害人不浅,必须进行整顿。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对近视矫正市场的监管,严肃查处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近视矫正市场乱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虚假广告、夸大宣传等问题仍反复出现。这就要求相关部门不能掉以轻心,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处罚细则,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违法犯罪成本,让法律之剑真正发挥其巨大的威慑力。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协作,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近视防控科普宣传,引导消费者科学认知近视矫正,切实增强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近视矫正违法行为。我们期望,政府相关部门和家长们都能够负起责任,用爱心为儿童青少年眼睛健康筑起一道保护墙,让他们的“心灵窗口”永远明亮。
《中国质量报》【观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