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连环设套“局中局”
——老年用品与服务市场质量透视系列报道之三
□ 本报实习记者 王雅雯
“我们小区有一位老人,相信了骗子的说辞,前后投了十几万元,最后连本金都没找回来。当时还想拉着我妈一起投资,幸好没投。”说起养老服务背后的骗局,家住山西忻州市的叶女士不断感叹。
像叶女士一样对养老服务骗局深有感触的消费者不在少数。目前,市场上一些不法分子以“以房养老”“投资养老”等为幌子,布下防不胜防的诈骗“套路”,一步步引老人“上钩”。
北京海淀区曾通报过一起典型案例——中安民生“以房养老”骗局。该公司对外宣称是和官方机构合作共建的养老服务大厅,声称有国家基金托底,营造一系列假象为非法集资活动造势,对老年人实施诈骗活动。
记者梳理多地警情通报后发现,类似这种涉及“养老服务”的诈骗案件不在少数。“我们接到一些此类案件的报案,真的有将房子卖掉进行投资,最后被骗得血本无归的老人。”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王警官告诉记者。
“现在养老服务市场上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有宣称与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合作的;还有宣称提前投资将来免费入住的。最后老年人将自己的养老钱都投进去了,结果却是房财两空。”中北大学法律顾问岳文婷说。
人生七十古来稀。辛苦忙碌一辈子之后,很多老人都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可以多一点经济保障。于是,便有不法分子抓住了老年人这种焦虑心理,以“以房养老”等名义,对老年人实施诈骗。让人料想不到的是,就连我国保险机构尝试推出的“以房养老”商业保险业务,都被不法分子堂而皇之地打着“以房养老”的旗号招摇撞骗。
“如果老年人真想做‘投资养老’‘以房养老’等业务,一定要选择正规企业、正规产品,不要轻易投资业务不清、风险不明的项目。”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经理何清芳提醒道。
“投资养老”也是养老诈骗的重灾区。
中国银保监会曾专门发布提示,提醒警惕此类骗局。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称,不法分子以国家政策名义掩盖非法集资的本质,打着有高收益回报等旗号诱骗老年人办理房产抵押,再把借来的钱拿去买其所推荐的理财产品。这种“抵押—借贷—理财”方式操作流程长、参与主体多、投资风险高,本就不符合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且所谓“理财产品”很可能是虚假的,借来的钱最终还是到了非法机构口袋。
全国专项办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工作第4次部门会商会就提出,要全面深入推进养老服务领域涉诈问题整治,坚决依法打击整治以“养老服务”为名诈骗老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决不让养老机构成为“诈骗基地”,决不让“黑机构”祸害老年人。
骗子套路众多、老年人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只是此类骗局屡见不鲜的部分原因。一位来自清华大学的业内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包括我国养老公共设施的不完善,现在公共养老院数量少、老人多,无法排上公共养老院,只能选择商业养老院。不法分子正是利用养老服务市场制度不完善的漏洞,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对此,岳文婷建议,目前应当尽快推进养老服务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养老服务相关福利制度,让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从而尽可能杜绝此类骗局的大肆出现,让老年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美满。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