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上海的生命
上海市持续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
□ 沪质宣
上海的建设与发展始终传承着质量的基因。1983年即成立上海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开展全市质量工作,1988年提出“质量是上海的生命”,1990年上海市委发布《关于全党重视抓好质量的意见》。进入21世纪,追求卓越的质量精神与海纳百川、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共同构成了上海城市精神。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陈学军调研航空航天材料生产企业。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市场监管总局的指导下,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上海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质量强国、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助推上海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2021年,上海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95.34,继续排名全国第一;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7.12%,高于全国水平4.04个百分点;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满意度得分为82.49,排名各省区市第二;连续7次获得国务院质量工作考核A等。
夯实质量基础设施
服务科创中心建设
今年9月8日,在全国“质量月”期间,张江机器人谷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正式揭牌,标志着面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一站式”质量综合服务模式正式开启。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最早于2002年由德国提出,每个国家的定义不完全相同,但大致都包括计量、标准、合格评定等质量要素资源。2019年,世界银行出版的报告《通向全球市场的质量保证:一个改革工具箱》认为,NQI是一个高效和有效的质量和标准生态系统,是竞争力、进入新市场、提高生产力、创新新产品、环境保护以及人口健康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江机器人谷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揭牌仪式。
上海市高度重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两项国家计量基准,171项华东地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个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全国第四);共落户国际标准化机构ISO/IEC技术委员会秘书处6个,承担ISO/IEC国内对口单位81个,牵头主导制修订ISO/IEC国际标准118项(占全国10%),牵头在研的ISO/IEC国际标准81项;共有检验检测机构1045家,2021年营业收入274.58亿元(全国第一),认证机构132家,2021年营业收入43.05亿元(全国第二)。
如何让这么多的质量基础设施更好地服务企业,特别是服务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一直是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思考的问题。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可以有机整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品牌培育、人才培养以及知识产权等各项质量技术资源和要素,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目前,上海市共建有闵行区高端装备产业、杨浦区科创企业、普陀区智能制造、奉贤区美丽健康产业等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40个,共服务市场主体数量近5万家,帮扶企业2000余家,解决质量问题548个,为企业提升工业产值约2410万元。其中,闵行区高端装备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被评为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典型案例。
力推重点行业质量提升
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航空航天产业是我国当前蓬勃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位于松江区的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作为长三角航空航天材料质量提升示范试点的牵头企业,自2020年底开展试点以来,聚焦航天轻合金全链条质量提升,不断优化上海松江、江苏海门和安徽广德3个基地的研发制造流程,通过实现管理、技术、标准的资源共享,带动产业链上20家企业质量提升并成为航天合格供应商,使供应商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88%。
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区坚持一体化理念先行先试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在9城市间已形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11个产业联盟;构建包含50项指标的区域质量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对G60科创走廊9城市按统一标准开展质量发展状况年度综合评价,形成质量工作“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青浦北斗产业园,是一家专注于高精度导航定位技术研发、制造和产业化推广的企业。为了能够在低压极寒条件下一次性完成珠峰测量任务,华测导航联合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的上下游供应链,联合开展GNSS高精度定位设备的质量攻关。华测导航的攻关成果被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采用,通过我国自主研发组网的北斗系统在珠峰峰顶接收到56颗卫星信号,创造了国产测绘设备首次完成珠峰登顶测量的先例。目前,华测导航珠峰测量款产品一年销量达8万余台,创收达12.6亿元。
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上海市近3年来共组织各类企业开展434个重点产品质量攻关项目,较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前增加88%;新增利润约106亿元,节能降耗约90亿元,节汇创汇约21亿美元,有效推动企业提质降本增效。
发挥标杆企业示范引领作用
推动产业质量升级
2021年,又是闵行区质量工作成果丰硕的一年。区内有一家组织获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一家组织获上海市市长质量奖,一家组织、一位个人获上海市质量金奖。闪亮数字的背后是“闵行区高端装备制造业质量提升合作联盟”结出的硕果。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上海市的又一张亮丽名片。闵行区是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集聚区,在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的背景下,2020年6月,闵行区市场监管局牵头集聚辖区内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航商发、中船重工第七一一所、上海航空电器、电气电站集团、电气风电集团6家高端装备龙头企业,成立闵行区高端装备制造业质量提升合作联盟,形成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互融共生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标杆企业引领示范的产业链供应链整体质量提升工作模式。江苏吴江、常熟的两家中小企业供应商,通过联盟定向质量提升活动,年合同额从以前的200万元扩大到3000余万元,产品质量问题下降20%以上,有效实现供应链供需双方的合作共赢。
目前,上海市已有453家组织、189名个人获得国家、市、区政府质量奖,遍布全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公共交通、医疗卫生等30个行业。正是在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这样的链主企业示范引领下,上海市形成了“树立一批质量标杆、推动一个产业质量提升”的产业质量提升模式。近年来,上海共培育1.2万余家组织并孵化1100余家组织学习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有效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提升。
精准开展质量帮扶
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就业的主力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奉贤区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集聚,拥有中小制造业企业1万余家,数量占全区制造业企业的99%。近年来,奉贤区深入推进中小企业“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孵化+5S现场管理孵化+QC小组(QCC品管圈)孵化+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推广”的“四位一体”质量提升培育机制,以政府出资、企业为主体、机构支撑、商会参与的模式,将质量提升“大礼包”送到中小企业身边。针对中小企业常见的“家族式”管理、管理团队“水土不服”等症结问题,由政府出资引入专业管理专家免费为入孵企业“把脉号诊”;在区级政府质量奖的评审过程中,增设了针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果奖和首席质量官奖,激励更多中小企业敢于“显山露水”,培育一批细分市场领域的“隐形冠军”。通过QCC品管圈活动,鼓励一线员工参与现场质量改进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员参与、过程管理、持续改进”的质量理念。截至目前,区内已孵化培育211家次重点企业,有27家企业和6名个人先后获得奉贤区区长质量奖,并有5家企业及两名个人先后获得上海市政府质量奖。
奉贤区成立中小企业质量品牌发展服务中心。
针对中小企业质量提升,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发布《开展群众性质量提升活动的指导意见》,以提质、降本、增效为目标,大力推动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弘扬质量第一的质量文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21年,全市参与群众性质量活动企业基层班组达到1万多个,参与职工累计达15万余名,涌现出质量管理小组优秀成果260多个、质量信得过班组优秀成果100多个,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过38亿元。
全面推广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以质量标杆引领产业质量升级,以精准帮扶助力中小企业质量提升,上海市以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的举措,让这些质量工作的基本方法,在全市各个区域、各个街镇、各行各业中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自2018年起,浦东、奉贤、松江、闵行等区连续4年获得国务院办公厅“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督查激励。
9月16日,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创新大会召开。会议指出,要以质量和标准化为切入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将继续围绕质量强市建设,对照上海城市发展目标,砥砺前行、不忘初心,始终秉持“质量是上海的生命”理念,让坚持质量的传统在各行各业传承,让质量发展的基因根植社会各界。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