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二版>>

“以竹代塑”大有可为

2022-10-14 12:42:25 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际竹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将于11月7日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政府将联会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出“以竹代塑”倡议,并启动制定“以竹代塑”全球行动计划,鼓励减少塑料消费,推广生物可降解的塑料替代制品,有效治理塑料污染。

提出“以竹代塑”倡议,是基于塑料污染对人类健康和地球生态造成严重威胁的现实。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制品约4亿吨,预计到2035年,这个数字将翻倍。塑料制品只有不到10%能被回收利用,其余大部分被填埋、焚烧或直接倒入江河湖海。塑料垃圾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而且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为此,许多国家出台了禁限塑令,提出禁限塑时间表。目前已有140多个国家明确出台相关禁限塑政策,我国是其中之一。

在禁限塑的同时,各国都在寻找塑料替代品,并将推广使用塑料替代品当作从源头减少塑料使用、减轻塑料污染的有效途径。在已经进入塑料替代品目录的生物材料中,竹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谓“天选之材”。竹材用途广泛,可实现全竹利用,几乎没有废料。竹产品多元丰富,目前已开发的竹产品种类超过一万种,涉及衣、食、住、行等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刀叉勺、吸管、杯子、盘子等一次性餐具,到家居耐用品,再到工业领域如冷却塔竹格填料、竹缠绕管廊等工业产品,竹制品在很多领域都可以替代塑料产品。

尤为可贵的是,竹制品在全生命周期内都保持低碳水平甚至负碳足迹。从碳汇过程来看,竹制品与塑料制品相比,碳足迹为负值。竹制品不仅非常耐用,而且用后可完全自然降解。竹子生长快,易成材,产量高,一次造林,可永续利用。有数据表明,竹林的固碳能力远超普通林木,如果全球每年使用6亿吨竹子替代塑料产品,预计将减少4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除了减碳固碳、降低污染,种竹用竹还能起到美化环境、增收致富、发展经济的作用。可以说,竹产业是潜力巨大的绿色产业、富民产业、幸福产业。“以竹代塑”,大有可为。

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素有“竹子王国”的美誉。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竹产业创新发展,大力保护和培育优质竹林资源,构建起较为完备的现代竹产业体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突破7000亿元;到2035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超过一万亿元。丰富的竹类资源和较好的竹产业基础,为我国推行“以竹代塑”提供了有利条件。

不过,目前我国竹产业仍存在创新能力不强、质量效益不高、资源利用不充分、政策保障不到位等问题。特别是从事竹产品生产加工的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需要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就要求国家把“以竹代塑”上升为国家行动,尽快完善顶层设计,比如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确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推动创新项目立项、支持设备装备研发、加大科研攻关及产业化等。同时,加强宣传推广,让“以竹代塑”理念深入人心,让更多的消费者知竹懂竹,让爱竹用竹成为行动自觉。

《中国质量报》【观象台】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2022年国庆节北京天安门广场掠影 ...

  • ​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所产重卡 ...

  • 上海汽车博物馆吸引不少民众前来参观 ...

  • 上海市持续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推进高质 ...

  • 中共十九届七中全会在京举行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