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三版>>

提升监管科学性 推动检验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2-10-20 10:56:34 中国质量报

□ 冯 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检验检测行业发展,先后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政策文件,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管理制度开启一系列重大改革,包括资质证书有效期从3年延长到6年、资质认定不再收费等举措。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科技细分领域不断拓展,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和质量安全的关注度持续提升,旺盛的市场需求驱动检验检测行业发展持续向好。

面对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新形势,加强行业规范、促进健康发展、提高公信力成为摆在市场监管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沈阳市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市场监管总局及辽宁省市场监管局工作部署,全面落实沈阳市委市政府和沈阳市市场监管局“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方案要求,着力抓好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差异化、多元化、规范化、专业化、智慧化”监管,有力推动了检验检测行业发展,为促进沈阳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精准着力,实施差异化监管。维护质量安全,是市场监管部门的首要职责。沈阳市市场监管局聚焦行车安全、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风险领域,回应民生关切,对全市机动车、环境监测、碳排放、建材等领域实施全覆盖现场检查。对检验检测机构开展信用等级评价,根据考评得分和信用类别确定检查频次,信用A类的机构原则上不列为下一年度的监督检查对象。深入开展检验检测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咬住案源线索一查到底,严肃查处虚假检测、伪造数据等违法行为,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该局去年立案查处3家检验机构,纳入诚信公示管理,结束了辽宁省近年来只查不罚的局面;今年持续加大监管力度,沈阳市两家检验检测机构受到严厉处罚,一家机构涉嫌出具虚假报告被移送至公安机关。

(二)联合共治,实施多元化监管。检验检测行业监管涉及多个部门,沈阳市市场监管局推动沈阳市政府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工作机制,构建齐抓共管的共治格局。该局联合该市公安、城乡建设等部门联合开展省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工作,确定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及职责分工,完善联合监管的方式和内容,健全跨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制定联合检查方案,邀约生态环境等部门实施联合检查,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并依法实施联合惩戒、联合通报。

(三)合法依规,实施规范化监管。依法行政是检验检测行业监管的前提。该局严格执行《计量法》《产品质量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市场监管总局去年新修订的163号令、新颁布的39号令以及“双随机、一公开”等行政检查规定,全市各级监管人员统一标准,逐一开展机构人员、报告和原始记录等12部分45项检查,制作抽查事实确认单等9个附件,汇总形成检查档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法完成后处理。

(四)提高能力,实施专业化监管。该局一方面,开展专业培训,组织市、区(县)两级监管人员参加监管能力业务培训,聘请专家结合实际需求授课答疑,帮助全市监管人员从具体问题入手,切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另一方面,鼓励更多的区、县(市)市场监管局加强与同级财政部门联系,积极争取专项资金,聘请辽宁省市场监管局认定的专家共同参与检查。指导监管人员实实在在提高监管业务技能,既拥有发现问题、依法查处的能力,也具备帮助检验检测机构解决难题、整改提高的本领。

(五)升级手段,实施智慧化监管。全面推行移动App信息化监管,加强对监管人员以及专家的培训指导和调度管理,监管人员和专家共同使用系统,在开展检查时按要求全部录入检查情况,使普及率达到100%,同时,不断完善积累监督检查资料,夯实检验检测机构检查网络化数据基础。

10年来,沈阳市获得CMA证书机构数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高于全国年平均增长率(9%)。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412家检验检测机构获得CMA资质,数量在辽宁省各市中位列第一;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数1.36万人,出具报告307.8万份,产值突破32亿元,与2020年相比,分别提高了4.4%、14%、6.7%。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沈阳市共计投入检验检测科研经费1.02亿元,建立科研项目总计402项。全市共拥有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28家,数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3。

下一步,沈阳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优化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紧扣今年“质量月”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开放日活动主题“检验检测促进高质量发展”,有效规范检验检测行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检验检测行业公信力。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市场监管局)

《中国质量报》【工作探讨】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深入开展“质量月”活动 ...

  • 非凡十年,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市场监管 ...

  •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迎来水稻 ...

  • 湖北随县:生态旅游搅热淮河源

  • 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深入实施“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