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今年主导制修订10项国际标准
数量创历史新高
□ 代再霞 本报记者 张 华
今年以来,湖北省武汉市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10项,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数量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武汉累计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97项,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除国际标准外,今年1月至9月,武汉市新增参与制修订或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85项、地方标准23项、团体标准46项。
据介绍,这与武汉市成功创建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建成新型标准体系密切相关。
“全市新增参与制修订或制修订的国际、国家、行业、地方和团体标准等各类标准数量,比创建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前增幅达到30%至200%,全市标准创新能力和供给水平跃上了一个大的台阶。”武汉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2020年,武汉市成功创建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构建了涵盖制造、服务、建设、农业、生态、文化和治理7个方面的新型武汉标准体系。
今年,该市对7个方面的标准体系框架进一步优化,全市市级地方标准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今年上半年,武汉新批准发布10项市级地方标准;全市470家企业累计自我公示企业标准1308项。
高标准才有高质量。随着对标达标质量提升行动进一步深化,企业参与积极性极大增强,今年以来,武汉市共有17个行业120余家企业参与对标达标质量提升行动。
与2012年相比,武汉标准的创新能力和有效供给水平进一步提高,标准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标准的支撑服务作用不断显现,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有力,一批先进标准的参与与制定,显著增强了行业话语权和市场竞争力。
围绕全市主导和优势产业,武汉市市场监管局支持和指导服务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和有条件的成长型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将自主知识产权或优势技术转化为国际、国家、行业标准。
其中,中国信科等单位主导制修订的《类人网络框架》等10项国际标准,中冶武汉冶金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主导或实质性参与制定的《耐火泥浆》《地理空间观测平台及传感器资源元数据》等85项国家、行业标准,显著增强了武汉市企事业单位的国际、国内标准话语权,提升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截至目前,武汉市本年度共参与制定和制定省、市地方标准23项,其中,《智能网联道路建设规范(总则)》《武汉市民码编码与应用规范》《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规范》等市级地方标准,为促进该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建设以及养老服务等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今年以来,武汉市新增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5个,其中,武汉电气行业协会发布全市首个“武汉名品”认定团体标准,开展对标达标提升,因成效突出,成功申报省级标准化示范提升项目。武汉市社会福利院已建立包括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服务保障标准体系、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以及岗位标准体系的总体标准体系,基本完成了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的各项工作任务,标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