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晓航
中国质量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为85分(满分100分),连续4年实现增长并创下新高。自2019年以来,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显著提升了17.9个百分点,彰显数字经济在增进民生福祉中的显著作用。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着力点。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不仅是衡量民生福祉的重要标准,更是衡量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标。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同比提高0.8分,满意度增速降至1%,低于2022年的5.6%。随着数字经济服务形式不断发展和成熟,用户的期望及个性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个人信息保护、交易安全、消费者维权困难等问题仍未能得到充分解决,导致满意度增速放缓。
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指数由共享、参与、竞争、保护4个维度构成。2023年数字共享指数和数字保护指数相比去年变动最为显著。
2023年数字共享指数为89.8分,同比提高3.5分,创历史新高。消费者对数字经济服务的接受度与消费意愿显著增强。其中,数字经济服务消费意愿首次突破90分,同比提高5分,表明数字经济服务在满足新型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力方面表现强劲。消费者普遍认可数字经济服务显著提升了生活便利性(84.9分)和幸福感(84.7分)。
2023年数字保护指数为82.7分,同比下降1.6分。调查显示,个人信息泄露和过度收集、消费维权成本高、售后退换货难、捆绑销售和搭售等现象仍然突出,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其中,个人隐私安全信任度、消费维权满意度、自主选择权满意度同比分别下降3.3分、4.3分和5.7分。
据了解,这是中国质量协会连续第5年开展中国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测评覆盖了北京、上海和武汉等16个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的超大、特大城市,全面考察了20种主要的数字经济服务业态。2023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重庆6个城市的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均超过86分,成都、杭州、武汉、郑州、西安等紧随其后。在调研的16个城市中,11个城市满意度较去年有所提升,其中北京、上海、成都、重庆增幅最为明显。
报告显示,城市间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差距有所扩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二线城市与一线、新一线城市之间,最高分城市与最低分城市之间的差距由1.2分扩大至7.5分。差距主要源于数字人才分布不均,在处理消费争议、数据安全等问题时水平和监管效能参差不齐,以及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水平不一。
2023年,20个主要数字经济业态的满意度均超过84.5分,多数业态满意度持续提升,业态间满意度差距持续缩小至0.7分。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和餐饮外卖的满意度相比去年提升显著。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所调查的16个城市的平均使用率为7.8%,在中青年(18—40岁,使用率8.9%)和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群(使用率13.8%)中使用率更高,显示出巨大潜力,特别是在文档起草、数据分析、信息搜集与整理、办公流程自动化等方面。
中国数字经济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充分展现了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在改善民生和提升民众幸福感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中国质量协会建议,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断探索与优化服务模式和路径,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二是提升消费者权益保障水平,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特别要关注新兴业态和高速发展业态中出现的新问题;三是在领先的数字经济业态中树立标杆,推动业态融合的发展与创新,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让数字红利惠及更广泛的民众。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