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预售 简化流程 提升服务
今年“618”回归以用户为中心
□ 本报记者 贾润梅
一年一度的“618”购物节来了。
5月31日20时,电商“618”大促开启。在京东商城,苹果、美的、海尔、小米、华为等众多品牌成交金额迅速突破1亿元,截至当天24时,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超5倍的品牌超过1万个。截至5月31日21时,185个品牌在天猫“618”活动中成交破1亿元,超3.7万个品牌成交翻倍。
专家表示,今年“618”电商平台积极转型,通过“简化流程、优化体验”增强用户积累和留存能力,主要亮点为“全面取消预售机制”,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往年“618”网络集中促销,各大电商平台从5月初便开始卖力吆喝,发放各类优惠券,加之各类套购算法,吸引消费者先支付定金,之后再集中到活动时间支付尾款。网络预售作为电商的一种销售策略,虽然缓解了电商的备货压力,却也让部分商家“钻了空子”。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指出,电商平台预售模式存在“尾款”涨价不诚信、预售商品不保价、承诺赠品不兑现、承诺时间不发货、“最低价”宣传不属实等问题。
记者了解到,今年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取消了预售,让消费者简单买、放心买。“不用在预售前作攻略,抢购开始后,定闹钟付定金,一周后再付尾款。今年的玩法简单多了,现货销售的同时,都是直接打折或者满减。”5月31日,刚刚在手机上结束“买买买”模式的一位北京“00后”消费者告诉记者,往年“618”购买预售商品好像“马拉松”,永远不知道是不是最划算,而今年则没有了这样的烦恼。
取消预售的同时,今年“618”一切“从简”,电商平台策略从“量”向“质”转变。售卖环节变简单了,主流电商只在5月20日20时、5月31日20时开始掀起现货售卖高潮;商家参加也简单了,简化了商家报名参加环节,符合要求就可直接报名;而消费者购物更简单,天猫打出“简单买”口号,平台除了进行先涨后降管控外,商品需为现货,支持商品从付款后至7月5日期间进行全程价保服务,持续升级消费者大促期间的购物体验。
“‘618’回归到以用户为中心的购物模式,行业竞争正在回归本源。将促销流程化繁为简,这不仅是对消费者体验感的一次升级,也是对自身竞争力的一次重塑。其本质是提升消费体验和服务认可,让大促回归消费者核心需求。”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商首席专家李鸣涛认为,这既是电商行业一次重要的变革,也是市场健康发展的体现。
此外,记者注意到,今年“618”各大电商平台凭借供应链上的深厚积累,持续优化用户体验,推出一系列针对性优惠活动。例如,唯品会的部分大牌服饰在60天最低价基础上,再直降20%~30%;京东百亿元补贴计划,不仅涵盖电子产品、家电、家居、服饰等多个品类,更确保消费者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同时,还加大直播投入,通过主播现场推荐让消费者更直观了解商品。
“这样的改变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更体现了电商平台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消费者更加注重购物的便捷性和效率。”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通过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丰富的商品选择和更加便捷的购物体验,电商平台同样能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而这种基于消费者需求的服务模式创新,也将成为电商平台未来竞争的新焦点。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