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国家标准《硝酸铵安全技术规范》发布
填补硝酸铵生产安全管理标准空白
本报讯 (记者何 可)曾经那个“既可作化肥、又可作炸药”,危险系数极高的硝酸铵,迎来了生产安全管理领域的首个强制性国家标准。
记者从国家标准委官网获悉,国家标准《硝酸铵安全技术规范》(GB 44022-2024)已于近日获批发布,并将于今年11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除了对硝酸铵生产企业在设计等方面提出基本要求外,还对硝酸铵的生产、储存、应急处置等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将有效强化硝酸铵安全风险源头管控。
据了解,硝酸铵具有遇火、高温、猛烈撞击发生爆炸的危险特性,国内外曾多次发生涉及硝酸铵的重特大爆炸事故。其中,黎巴嫩贝鲁特港发生的硝酸铵爆炸事故,造成至少190人死亡、6500人受伤,约30万人无家可归。我国对硝酸铵从严管理,2002年将其列入《民用爆炸物品品名表》,禁止作为化肥销售。
参与规范编制的相关专家指出,我国是硝酸铵生产和使用大国,硝酸铵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点多、线长、面广,风险高、影响大的局面长期存在。与此同时,我国之前在硝酸铵安全领域没有完整、系统、统一的技术规范,在监管上缺乏上位法的支撑。该规范的出台有效地填补了这一空白。
记者注意到,该标准明确指出,本文件适用于硝酸铵生产企业的生产、储存、应急处置的安全管理,不适用于港口经营、民用爆炸物品、国防科研生产。
在设计方面,标准通盘考虑企业总体风险控制,结合国内硝酸铵生产企业特点,并参考其他高危化学品领域管理经验,要求企业应进行合理的产能设计和规划,生产固体硝酸铵项目应配套建设硝基复合肥料、硝酸铵溶液等调峰装置或产能分流设施,调峰装置或分流设施的设计规模应有效平衡固体硝酸铵产销量。“标准将管控措施由‘治堵’变为‘治疏’,既充分考虑企业规模化生产实际,又有效降低了风险。”上述专家表示。
在生产运行方面,标准不仅规定了安全管理的内容,也明确了硝酸铵生产工序中诸多工艺控制原则和一系列重要工艺参数控制范围。同时,结合国内外硝酸铵领域的生产安全事故教训,该规范强制规定了一些异常工况下的处置要求,并对管式反应器法、容积式反应器法和塔式造粒法的安全监控和联锁设置提出了明确规定。在产品安全方面,该规范明确了危险性分类、爆炸危险性鉴定、不合格品管理、“一书一签”等管理要求。
据了解,近年来,国务院安委办等部门连续组织开展多轮次硝酸铵专项整治工作,针对全部生产企业提出“一企一策”,针对性解决每家企业存在的各类问题;同时在近年的重点工作计划中,特别明确要坚持高危细分领域“2+X”管控机制,“2”中的一项就是指硝酸铵领域专项工作。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