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日前破获一起快递引流电信诈骗案,受害人涉及18个省份1000余人,被骗资金上亿元。据警方介绍,引流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发短信、面对面扫码关注等方式,引导受害人进入电信诈骗团伙的社交群,进而实施诈骗。该案中犯罪团伙通过快递发送“中奖”信息进行引流,此前并不多见,是一种新型诈骗方式。诈骗团伙之所以能够实施此类诈骗犯罪,一个关键原因是他们通过购买快递单非法获取了大量消费者的住址、电话等个人信息。
该案再次提醒快递经营者和消费者,快递单上的个人信息安全非常重要,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切莫被泄露,落入不法分子手中。
有调查显示,仅凭快递运单上显示的姓名、手机号和地址,利用数据技术手段能还原出90%的个人信息。尤其是通过手机号可查到绑定的微信、支付宝等平台账号,进而了解该手机号主人的个人兴趣偏好、消费习惯等。
目前,快递服务已覆盖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由此产生了大量寄递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呈现出主体多、链条长、涉及面广、数据量大等特点,极易被不法分子窃取、利用。近年来,“空包刷单”、贩卖快递数据等问题突出,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2022年3月至9月,公安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国家邮政局联合开展为期6个月的邮政快递领域个人信息泄露治理专项行动,共侦破窃取贩卖快递信息案件206起,打掉窃取贩卖快递信息犯罪团伙6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844名,查获泄露信息2.2亿余条,涉案金额9600余万元。
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去年2月,《快递电子运单》和《通用寄递地址编码规则》两项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其中明确,快递企业、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等应采取措施,避免在电子运单上显示完整的收寄信息。2023年9月,国家邮政局、中央网信办、公安部3部门联合召开推进会,提出深入推广应用隐私运单,给快递个人信息加把安全锁。
所谓隐私运单就是通过运用虚拟号码等去标识化技术,对收寄件人姓名、联系方式、地址等个人信息进行加密处理的快递运单。快递员看不到完整运单信息,只能通过特定App联系收件人。事实上,近几年一些快递企业一直在推行隐私运单。经过政府相关部门大力倡导,目前隐私运单的使用量大为提高。国家网信办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隐私运单的使用率达到88.45%。
国家邮政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快递月均业务量超130亿件。这样算来,当前日均快递量已超过4.3亿件,仍有差不多5000万件快递未使用隐私运单,载着个人信息裸奔。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隐私运单实际推广应用过程中尚有薄弱环节,存在一些堵点。《快递电子运单》和《通用寄递地址编码规则》两项标准均为推荐性标准,不具有强制性,对企业缺乏约束力。在一些企业看来,使用隐私运单需要增配专门的设备并调适专门的软件,还要对员工进行培训,这会增加成本、影响效率,因而积极性不高。另外,快递业企业间存在信息壁垒,不同寄送渠道对隐私运单的使用要求和标准也不同,导致隐私运单无法生成或生成有误。
基于此,有学者建议,推广隐私运单要做到“应用尽用”,除相关企业主动作为之外,还需要用法规制度的外力推动。应尽快出台针对快递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法规标准,进一步明确寄递企业使用隐私运单责任,对隐私运单的使用作出细致、明确、具有可操作的规定,并增强强制性和约束力,让使用隐私运单成为必选项。同时,加强宣传,让一线快递员和广大消费者知晓隐私运单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的重要意义,提升一线网点、快递业对隐私运单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中国质量报》【观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