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六版>>

夯实标准化基础服务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06-27 14:20:40 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发布《2024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针对升级汽车安全标准、完善汽车通用基础标准以及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研制、强化汽车芯片标准供给等方面提出多项举措,对进一步发挥标准推进质量提升、促进技术创新,支撑、引领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汽车作为一种特殊产品,其质量和安全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和渗透率持续提高,社会民众对汽车安全问题更加关注。这就提醒,无论是动力电池生产企业,还是整车生产企业,都应该对质量安全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技术研发和质量管理,尽最大努力确保产品的安全性能达到最高标准,避免质量安全隐患。

确保质量安全,标准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工作要点》明确要求加快电动汽车整车、动力电池安全要求以及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等标准制修订,强化电动汽车安全保障。关于升级汽车安全标准,《工作要点》提出,推进机动车运行安全、车辆外廓尺寸、车辆视野等标准修订预研,提升车辆结构等一般安全领域技术水平;启动零重力座椅、主动预紧式安全带等标准研究,提升乘员保护、车辆防护等被动安全领域产品技术水平。

标准不仅能够保障汽车质量安全,也能为汽车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撑。在国家顶层规划和各地各部门相关政策支持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23年,乘用车L2级(自动驾驶)渗透率达到47.3%,2024年1至5月渗透率突破50%。同时,相关基础设施也在持续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底,全国共开放测试示范道路3.2万多公里,测试里程超过1.2亿公里,各地智能化路测单元部署超过8700套,多地开展云控技术平台建设。

放眼全球汽车市场,各国也都在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IDC(国际数据公司)预测,2025年全球网联汽车销售规模将超过7800万辆,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1.5%。2026年全球自动驾驶车辆销售规模将接近9000万辆,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4.8%。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前景广阔,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自动驾驶系统需要在各种复杂的交通环境中保持稳定和安全,任何一个小的技术故障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例如,传感器误读、算法漏洞或网络攻击等,都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加大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研制力度,对于加快构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新格局意义重大。对此,《工作要点》明确了多项任务,包括推动整车信息安全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自动驾驶通用技术要求等推荐性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汽车智能化,芯片很关键。智能网联汽车的“智”力水平,由汽车内部的芯片决定。汽车芯片作为汽车电子系统的核心元器件,是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随着汽车产业迈入智能化的下半场,基础软件和芯片在汽车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的数据显示,当前自主品牌汽车的国产汽车芯片应用占比已达到10%左右。从梳理的十大类芯片来看,汽车芯片的自主化率已经从5%提升到8%甚至10%的阶段,但尚未真正做到全覆盖。

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提出,有效开展汽车芯片标准化工作,引导和规范汽车芯片功能、性能测试及选型应用,推动汽车芯片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指南》根据我国汽车芯片技术现状、产业应用需要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分阶段建立健全我国汽车芯片标准体系的目标:到2025年,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到2030年,制定70项以上汽车芯片相关标准,进一步完善基础通用、产品与技术应用及匹配试验的通用性要求,实现对于前瞻性、融合性汽车芯片技术与产品研发的有效支撑,基本完成对汽车芯片典型应用场景及其试验方法的全覆盖,满足构建安全、开放和可持续汽车芯片产业生态的需要。

《工作要点》提出要做好《指南》的落地实施,强化汽车芯片标准供给,明确加快汽车芯片环境及可靠性、电动汽车芯片环境及可靠性、汽车芯片信息安全等标准研制,提供汽车芯片基础技术支撑;推动制定智能驾驶计算芯片、汽车ETC芯片、红外热成像芯片、蜂窝通信芯片、安全芯片、电动汽车用功率驱动芯片、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模拟前端芯片等标准,明确各类芯片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伴随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及智能网联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汽车自主标准研制能力和水平也将进一步提升,相关标准体系也将日益完善,这不仅有利于国内相关产业规范化发展,随着汽车标准逐渐实现国内国际兼容、标准国际化程度提高,也将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更好走向世界。

《中国质量报》【车市说事】

(责任编辑:莳伊)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上汽通用汽车RoboTest无人化 ...

  • 探营梅赛德斯-奔驰:服务用心 不厌 ...

  • 界面革命:长城汽车以美观和功能性重 ...

  • 大马力与低油耗如何兼得?且看福特蒙 ...

  • 不负好时光 海上耕作忙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