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孙 圆
2013年6月29日,对于奋战在特种设备战线上的人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辗转12年、历程艰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正式颁布。随着该法的颁布,“依法治特”进入崭新的时代。
今年6月29日,将迎来首个“全国特种设备安全日”。这既是对特种设备安全法颁布日的纪念,也是在全行业、全社会广泛凝聚强大合力,共谋特种设备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总动员。
作为重要基础设备和民生保障设施,特种设备是反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十三五”期间,特种设备生产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直接贡献率达2%~3%,特种设备的使用与64.13%的GDP相关,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将其与国产大飞机、高铁、核电、工程机械等一起列为高端装备,并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和隐患治理”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为新时代特种设备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机遇重大,责任更大。当前,在用特种设备数量已超2000万台,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更加凸显了守牢特种设备安全底线的重要性。截至2023年10年来,全国特种设备生产单位数量增加了3成,在用特种设备数量增长了1.1倍,但特种设备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50%以上、60%以上,未发生重特大事故。万台特种设备死亡人数从2013年的0.46人降至2023年的0.03人,降幅达93%,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保安全,更要促发展。10多年来,特种设备行业不仅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更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一张亮丽名片。一大批特种设备产品的性能和品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大型起重机械、超超临界燃煤电站锅炉等更是跻身世界领先行列。特种设备科技创新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提高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为国家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撑。
多年来,特种设备事业不仅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特种设备工作制度,形成了“企业主责、政府领导、部门监管、检验支撑、行业自律、市场服务、公众参与”的共治格局,也形成了以“四特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为代表的具有强烈凝聚力和感召力的价值观。
累累硕果,辛勤耕耘。特种设备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全社会每一名成员的广泛参与。多年来,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在全力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同时,大力推进特种设备领域文化建设,坚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特种设备“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等各种主题宣教活动,在传播安全理念与知识、提升公民安全意识和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设立“全国特种设备安全日”,正当其时。
《中国质量报》【新闻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