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大河激荡起新时代雄浑乐章
——“国家重大战略中的市场监管力量”采访调研组走进黄河流域
□ 本报赴黄河流域采访调研组
大河汤汤,华夏泱泱。
2019年9月17日,河南郑州,在黄河博物馆“千秋治河”展厅内,一幅历史上的黄河改道图前,习近平总书记久久凝视。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发源于青藏高原,一路冲关夺隘、千折万转、奔腾入海,在中华大地上勾勒出一个大大的“几字弯”,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
黄河流域西接昆仑、北抵阴山、南倚秦岭、东临渤海,横跨东中西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黄河宁,天下平。”“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思接千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思考着治黄与治国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踏遍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目光所及、驻足所思,尽是对母亲河未来的深谋远虑,彰显了总书记炙热深沉的黄河情怀。
在三江源头青海,他反复叮嘱要守护好“中华水塔”;
在天府之国四川,他语重心长要求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上持续发力;
在丝路咽喉甘肃,他首次提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在塞上江南宁夏,他赋予“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要任务;
在塞北草原内蒙古乌梁素海,他殷切寄语要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
在三晋之地山西,他一再嘱托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让一泓清水入黄河;
在古朴秦川陕西,他言近旨远强调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
在中原大地河南,他整体把脉提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在渤海之滨山东,他系统开方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爱之深,则为之计深远。从2019年9月18日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到2021年10月22日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从考察三江源到视察黄河入海口,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关于黄河的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市场监管总局和沿黄9省区市场监管部门闻令而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治理生态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确保黄河岁岁安澜,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
在生态保护方面,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顺应自然、尊重规律,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把经济活动限定在资源环境可承受范围内。从三江源头到渤海之滨,各地坚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打造一批黄河地理标志产品,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突出流域高质量发展特色,大力推动沿黄9省区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协同服务、综合运用,为流域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技术支撑;纵深推进经营主体准入准营退出制度改革,实现让经营主体更活跃、发展势头更强劲的主体结构“大提质”。过去,“傻大黑粗”型的“低效产业”一抓一大把;如今,“窈窕淑女”型的“专精特新”企业一数一箩筐。一批具有成长潜力、发展活力的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产业的“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采访中,我们看到,黄河的水更清了。在河南三门峡,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掘地理标志产业的特色优势和综合价值,打造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让知识产权成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演绎了一场“浑水变清波,景美人安乐”的新时代变革。
采访中,我们看到,流域的产业更兴了。在宁夏,市场监管部门聚焦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和壮大,着力抓好“四优四更”,为宁夏“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赋能,在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打开了一个又一个单项冠军的“盲盒”,国家葡萄酒、枸杞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宁夏)建设顺利通过评审验收,解决了产业“成长的烦恼”。
采访中,我们看到,沿岸营商环境更好了。在山西运城,市场监管部门会同多个职能部门,对同一业态经营主体的监管事项进行优化整合,开展“一业一查”联合监管改革,最大限度减少现场监管检查频率,为经营主体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靠着3000余人的市场监管队伍服务了超过50万户经营主体,奋力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河东答卷”。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的黄河,焕然一新,从中华民族厚重深远的精神河床流淌而来,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波澜壮阔奔腾而去!
《中国质量报》【“国家重大战略中的市场监管力量”采访调研行】